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數位台灣與生技產業將引領台灣科技更高質化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韋樞台北六日電)世界經濟論壇 (WEF)評比台灣的資訊化社會全球排名17,亞洲國家排名第4。雖然比大多數國家進步,但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協調各部會科技預算和政策執行的行政院政務委員林逢慶在「數位台灣」和「生技產業」著墨甚多,他認為,這兩個產業是引領台灣走向高質化社會的重要標的。

林逢慶擔任政務委員一年多,數理出身的他,腦袋中裝滿各式理想和規畫,雖然對生技和數位台灣計畫著墨甚深,但是他首要關心的還是科技研發與精進最根本的問題,就是科技政策和預算的連結需要再加強。

林逢慶接受中央社專訪時說,雖然科技政策和預算連結度的強化工作已在進行,但他仍要向新任行政院長謝長廷提出,強化科技政策主導的研發方向,應透過績效考核和審議機制,使科技預算的分配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他分析,科技預算的編列非常冗長,從計畫的規畫、部會審查,再到院內審查,但往往計畫的審查者不見得全盤掌握政策,因此會發生預算和政策不夠緊密結合,他除了緊盯各部會預算是否編列足夠,計畫週詳與否,很重要的還有計畫整合問題,這些都是科技政策要落實最根本待解決的問題。

至於在各項科技政策推動上,林逢慶認為,數位台灣和生技產業的計畫最有可能讓台灣在國際發光,這也是最艱困的挑戰。挑戰 2008 國發計畫中的「數位台灣」計畫涉及面非常廣,其中很重要的一環是「縮減數位落差」,而縮減數位落差計畫中包括縮減城鄉數位落差、企業數位落差、國際數位落差等三項。

林逢慶說,數位台灣計畫是首度以經建計畫或科技計畫推動國家資通訊建設,帶動相關產業與國家發展;而數位台灣計畫也利用民間新台幣 3600 億投資達成六百萬寬頻到府的目標。此舉不但是要帶領台灣朝更有競爭力的環境前進,同時藉由網路無遠弗屆的特性,創造一個公平運用資訊通信的環境,任何人不會因教育、經濟、區域、文化、身心等因素有所限制,不但改善生活品質,產業和國家也能均衡發展。

此外,再由六百萬寬頻到府的計畫延伸出「 M 台灣計畫」,可喜的是,立法院也通過 370 億預算建設寬頻和無線應用。

林逢慶強調,台灣在區域網路設備產量和手機用戶普及率都是全球第一,所以應該利用這個優勢讓全民在任何時間和地點,都能使用資通訊科技,享受優質的生活,增加台灣更多的機會和獲利。

在「M台灣計畫」中政府一直大力推動的就是雙網整合計畫,也就是整合區域網路和電信網路在手機上的先進應用。林逢慶說,這個計畫已吸引電信業者、手機製造商、數位內容和服務業者等數十家投入,最重要的就是台灣抓住機會成為全球領先的雙網產業基地,並掌握技術規格,預估至少 2009 年時可創造四千億元商機。

而台灣在海內外擁有許多生技人才和重要研究計畫也是讓台灣未來在國際上發光的重要基石。林逢慶說,九個國家型計畫中他督導基因體、生技製藥、農業生技等三個計畫,由於這些計畫過去偏向個別研究,彼此整合及分享成果的程度不夠,因此為提升競爭力,今年度起這三個計畫要更聚焦,做資源的統籌運用。

其餘各型生技計畫則應該選擇跨領域的結合,也就是和台灣有非常紮實基礎的精密機械、資訊、光電、微機電等領域結合,朝向更高附加價值的醫療器材產業、BIO-IT,包括生技研發的兩端─「台灣人疾病與基因資料庫」、「國家健康資訊基礎建設計畫」等邁進,這也是新院長任期內要推動的重要工作。

林逢慶不諱言表示,政務委員的任期有限,要做的事太多,只好拿一天當二天用,他腦中還有許多正在規畫的大事,會一併向謝揆報告,希望能透過這些努力達成目標,讓台灣更優質化。

例如,他正在規畫建設「電子發票整合服務平台」,他解釋,每年B2B之間的發票張數多達10億張,開立每張發票的成本高達 50 元(人事、會計等),如果企業都能用電子發票,一年可省下五百億元,大幅提昇企業競爭力;此外,最近一、二個月內就要推動 B2C 的e 化發票,他估算,每家入口網站的購物網如果能開立電子發票,一年可以節省二千萬元。

還將由政府部門率先使用RFID(無線射頻身分識別系統 )技術(計畫名稱:BEST PRACTICE)在醫療院所、運輸業行李管理、國防後勤管理系統等,以完備台灣RFID 產業供應鏈。

  推動數位學習普及化(即第二代教改)也是規畫中的重要建設,包括推動建立完整的數位學習認證體系,解決未來學位授與的法規修訂等問題,以提昇品質的控管及社會大眾認同,以普及數位學習。期望藉由這些計畫能讓台灣整體更優質化、更具國際競爭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