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經貿糾紛升溫白宮面臨壓力(二)

標籤:

【大紀元2月8日訊】(美國之音記者木風華盛頓報導) 美中經貿糾紛持續多年,現在不僅沒有消減的跡象,反而在主要問題上呈現不斷升溫的勢頭。美國國會方面的不滿情緒日趨強烈,認為行政當局應對不力,國會已經失去耐心。

*白宮國會觀點相左*

美中之間的經貿糾紛主要集中在美國對華貿易赤字、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和知識產權保護這三大領域。

在這些問題上,美國行政部門與國會的態度和立場有很大不同。從最近幾年的情況來看,行政當局雖然也通過各種方式對中國施加壓力,要求中國削減雙邊貿易不平衡、調整人民幣匯率和加強打擊盜版活動的力度,但是,總體說來,行政部門在和中國的接觸中展示了合作與耐心。

*借機發洩不滿*

不過,這種耐心開始招致國會方面的強烈不滿。“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上周末舉行的“中國與WTO”聽證會給這種不滿提供了發洩的機會。

委員會委員麥克﹒韋塞爾對出席聽證的國務院負責經濟事務的副助理國務卿紹恩﹒唐納利和商務部負責亞太政策的副助理部長亨利﹒萊文說:“財政部為什麼不把匯率問題列為需要優先解決的問題,這很難理解。 俄亥俄州等有許多小企業向白宮提出了擔心和訴求,但白宮不予理睬。”

韋塞爾質問道,白宮如何才能夠讓美國工人和企業有信心,認為白宮不是光說不做,行政部門什麼時候才能夠做出認真的應對呢?

*商務部:不能以制裁次數判斷進展*

商務部官員亨利﹒萊文回答說,“我所說的在知識產權方面,中國如果不盡快行動,將會感到很難受。”

韋塞爾插話:“如果中國不在許多方面受到很大壓力,他們是不會行動的。”

萊文說:“我想我對您提問的引伸意思有一點不同的看法。這好像是說我們在處理中國問題的時候沒有採取慎重的態度。事實上,我們有很多工具和很多方法可以使用。比如,制裁、上訴WTO。不過在許多領域,我們在沒有使用這些工具的情況下,成功地取得了不少實質性進展。不能夠只看我們採取多少次制裁或者多少次訴訟來判斷我們取得多少進展。我們在認真對待所有問題。公司有問題,我們幫助解決。”

國務院官員唐納利在回答質詢的時候強調,國務院領導對與中國有關的問題是非常認真的。人們雖然在某些細節上有不同的看法,但國務院通過各種方法在和中國進行認真的交涉和磋商。比如在知識產權方面,國務院非常認真地主持定期的審查活動,聽取美國公司的反映,並做出了嚴肅的承諾。

*擔心美經濟被拖垮*

委員會委員喬治﹒貝克提問說,美國與中國的貿易赤字在過去5年中每年以百分之20多的速度遞增,去年高達1600億美元。每過3、5年就翻一番。5年或10年後,美國經濟是否會被拖垮?行政部門對此有什麼戰略安排?

商務部官員萊文的回答對美中貿易赤字的形成做出了解釋。他說:“事實上,關於對中國的赤字,情況是這樣的,大部份赤字和中國大部份出口是製造業生產轉移的結果,亞洲許多國家把生產轉移到了中國。美國從中國的進口增加,但同時,美國從亞洲其他國家的進口減少了。”

委員貝克反駁說,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就表示過,美國的貿易赤字是無法維持下去的。行政部門究竟準備如何扭轉赤字快速增長的勢頭呢?

*雙管齊下*

商務部官員萊文在回答中強調,商務部一直在從兩個方面致力解決貿易赤字問題。一是敦促中國方面落實貿易法規,進一步取消貿易壁壘,拒絕進口中國那些通過不公平貿易行為製造的產品。另一方面,做出很大努力,幫助美國公司增加對中國的出口。

*成效之爭*

聽證會共同主席瓊﹒德雷爾女士對行政官員的回答感到很不耐煩。

德雷爾女士說:“聽你們的證詞,到處是‘我們感到關注’,‘我們為此不安’,‘我們在密切注視’,‘我們仍然感到不安’等詞語。但是,我沒有看到你們在解決問題中取得了哪些成功。我們是不是打算要永無休止地和中國談判下去?”

德雷爾女士說,美國的貿易赤字究竟要增長到什麼時候才能夠說不行了呢?

國務院官員唐納利回答說,成效是有的,可能沒有達到我們的預期。比如在過去4年中,美國對華出口增長了百分之80等。但德雷爾女士馬上反擊到,但同時,美國對華貿易赤字卻嚴重惡化了。

*壓力影響有待觀察*

在這場聽證會上,人們隨時可以看到行政當局和國會議員之間的觀點對立,國會議員對行政當局政策的不滿。分析人士認為,這種不滿可能會對未來美國對華經貿政策產生一定的影響。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中美商務部長就兩國經貿問題交換意見
美109屆國會議事重點
林永樂向印尼移交一批台灣賑濟品
包機協商獲共識  陸委會盼兩岸協商其他議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