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水土不服 外商退場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16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李錦奇特稿)瑞銀集團選擇退出台灣股票型及債券型基金市場,背後原因除了基金規模持續下滑,也是對國內債券型基金遊戲規則無法適應,水土不服,因而在風險與投資之間,選擇了退場。

外資最重視風險控管,因此在國外評價債券型基金,都以最貼近實際情況價格,計算所持有的各種債券價值,且會定時評估,一旦市場利率波動,債券型基金淨值也會跟著漲跌。

然而在台灣,都是以上次成交價做為評價債券價值標準,由於台灣債券市場流通性差,很多可轉債一上市就被買斷,沒有再賣出流通過,鎖碼的結果是不管市場利率高低,債券型基金淨值都能維持當初買進價,再逐日加上利息收入,因此呈現基金淨值只升不降的假象。

對於習慣國外作法的外資來說,台灣債券型基金評價方式,完全不理市場真實利率走勢,淨值還一路走高,讓老外非常恐懼,擔心一旦投資人大量贖回,恐怕沒有足夠資金因應贖回,風險難以控制。

另一方面,外資習慣購買大型企業公司債,來到台灣發現本土業者習慣買中小型公司債,這些公司對本地人來說,可能已是滿有名氣的企業,但老外只記得台積電、友達等國際企業名號,認為其他公司規模都太小,風險偏高,要求提前處分,導致折價虧損,基金淨值驟降,反而意外引發基金大量贖回壓力。

類似的水土不服情況,是外資來台經營投信事業,普遍存在的困擾現象,難免有外資趁著市場利率還沒走高到頂點,結構型債券市場還算穩定下,選擇提早退場,以免日後還得動用海外老本,到台灣扛下更大責任。

瑞銀投信高層不諱言,瑞銀集團最近花了相當精力與集團資源,處理手中結構型債券,希望解決利率上升、收益率下滑隱憂,然而還是得面對旗下基金規模日益萎縮、管理費收入不敷成本的局面,瑞銀集團可能覺得無利可圖,乾脆收掉國內股票型基金、債券型基金,專心銷售海外基金、境外基金比較實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