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堵政策大師肯楠過世 享年101歲

標籤:

【大紀元3月19日訊】〔自由時報編譯俞智敏綜合報導〕曾率先提出「圍堵政策」主張,一手形塑美國冷戰時期外交政策主軸,並曾提出「台灣地位未定論」的美國知名外交官暨歷史學者肯楠,十七日晚間在新澤西州普林斯頓自宅中過世,享年一百零一歲。

肯楠生前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創舉,是在一九四六年二月擔任美國駐莫斯科使館代辦期間,向當時對史達林統治下的蘇聯政府感到頭痛不已的白宮當局發出一封「長電報」,深入剖析二次大戰後的蘇聯情勢,說明蘇聯政府雖對理性邏輯無動於衷,但對「力量邏輯」卻是高度敏感。這封電報在華府政界廣為流傳,肯楠在華府一舉成名,「長電報」也成為美國外交史上最出名的一封電文。

肯楠隨即獲得白宮當局重視,一九四七年被任命為國務院首任政策計畫處主任,協助當時的國務卿馬歇爾制訂馬歇爾計畫基礎,也是中央情報局誕生的重要推手之一。肯楠還繼續擴充「長電報」的分析內容,以「蘇聯當局行為根源」為題,在一九四七年七月號的「外交事務」期刊上發表,但署名X。

肯楠在這篇論文中提出蘇聯對西方世界自由機構所形成的威脅,可透過巧妙與有力的反制方式予以「圍堵」,而所謂反制力量,則是指外交手腕和秘密行動,而非戰爭。肯楠提出的「圍堵」主張因此成為美國在整個冷戰時期的外交主軸,這也是肯楠在其外交生涯中最著名的成就。

一九四○年代晚期,台灣地位究竟誰屬的問題成為美國政府內部激辯的議題之一,肯楠在一九四九年向國務卿馬歇爾提出「台灣地位未定論」主張。

不過,肯楠後來因與繼任的國務卿艾奇森和杜勒斯等人意見不合而退出外交界,進入普林斯頓的「高等研究所」轉行當學者,所發表的著作曾兩度獲得普利茲獎肯定。

肯楠於一九八七年又再度投書「外交事務」期刊,對自己四十年前的主張提出相反見解,他當時認為蘇聯雖對美國構成軍事威脅,但並非意識形態或政治上的威脅,蘇聯領袖顯示不打算與美國開戰,也無意挑起戰端。

一九九七年肯楠投書紐約時報,反對柯林頓政府支持擴大北約組織規模。他說,北約東擴至與俄羅斯接壤,「會是整個後冷戰時期美國政策最致命的錯誤」;此舉將激起俄羅斯的民族主義與反西方情緒,更不利俄羅斯的民主發展。

美國前任大使葛德納則於去年二月肯楠歡度百歲大壽時在紐約時報上為文指出,夢想投入外交官行列的後輩到現在還是把肯楠視為外交官典範,現在又還有多少位大使能寫出像「長電報」這樣精闢的文章?肯楠生前曾獲頒總統自由獎章、愛因斯坦和平獎、德國出版業和平獎、美國藝文學會的歷史金牌獎等多項殊榮。(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拜登前往意大利 七國集團峰會有哪些看點
需求疲軟 FedEx計劃在歐洲裁員多達2000人
【新聞大破解】拜登唱衰中國經濟 G7隨美制裁?
三個老年人團體宣布支持拜登競選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