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

保留古老的美好

大紀元在2月23日專訪了美國外交官夫人韓秀,這篇專訪很有意思,我仔細讀了一下。

韓秀在美國出生,1949年隨母親從紐約到大陸,四歲時由外祖母啟蒙念千字文、念三字經學漢字,1956年大陸推廣簡體字時,她的外祖母教她一個辦法,為了要在學校生活下去,在學校裡寫簡體字,在家裡就寫正體字。十歲時,她的漢學的基礎就已經打好了。文革期間她在新疆度過九年,文革結束,擺脫了中共的百般刁難,如願返回出生地美國,在1982年的春天與美國外交官結婚。

韓秀說的一番話,特別觸動我。她說:現在很多大陸學者還是沒有辦法面對《漢書》,中國大陸的中華書局想把二十四史變成簡體字還是辦不到,因為古漢字是不能變為簡體字的,因為每個字涵義不一樣,把它變為同一個簡體字之後,上下文已經不通了,閱讀的時候不可能好好的去領會古漢語裡所有的內涵。

台灣的情形,和大陸則很不同。

小女兒的幼稚園安排一週學習一首唐詩的教學活動,娃娃的記性好,每一首都記得滾瓜爛熟,琅琅上口之際,配著稚嫩的嗓音,好不可愛!

大女兒的老師更用心,把唐詩一首一首分別印在名片大小的卡紙上,再讓學生手繪符合詩意的插畫,精心製作,名副其實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叫人看了愛不釋手。不由得也想起自己小時候,雖然生長在文化刺激較低的漁村,能識得字以後,就愛上這些優美的古典文學。印象極為深刻的一件事,就是在國中一年級的那一年,拿到生平的第一份獎學金,錢不多,剛好夠我買一本精裝本的宋詞選集,至今依然記得那第一頁收錄的是范仲淹的蘇幕遮,我被詞的意境深深吸引了,把每一闕詞都刻劃在腦袋裡,比做功課還用心。

自己也在教育界服務,我也讓我的學生接受美好文化的薰陶。背誦古詩十九首,一點一點的讀着紅樓夢,學校的樓名詩意而雅致,我們的教室位於時雨樓與初晴樓的交界處,我們常覺得:不管晴雨,古詩與小說點綴了每一天枯燥的學習生活。我的學生,一群十二歲的少年,因為欣賞古老的文學創作而活絡了心靈。

我覺得在今天,相對於彼岸的中國,台灣的學子們是幸運的一群,從幼兒到青少年到成人,都能保有與美好古文學接觸的文字能力與機會。而且我知道許多台灣的老師在為紮根這些傳統文化做努力,就像我兩個孩子的老師一樣,盡心盡力在維護着這古老的美好,所以我相信在台灣,這些美好的文化一定能繼續傳承下去。@、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