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歌手──鯨魚的千里傳歌之謎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3月9日訊】(大紀元記者王季民編譯) 為什麼大海中的鯨魚群似乎能夠共同與密切的行動?是什麼原因驅使牠們能夠如此?牠們在相隔千里之遙下又是如何來溝通呢?這個透過聲音傳訊的網路又是如何保存的呢?

在近九年來,康乃爾大學研究人員克拉克(Christopher Clark)與前美國海軍聲學專家甘南(Chuck Gagnon)及羅夫戴(Paula Loveday)透過美國海軍的反潛監聽系統聽取北大西洋鯨魚的歌聲與叫聲,試圖回答上述的幾個問題。這套原本是用來追蹤大西洋中蘇聯潛艇的水下麥克風監聽系統,可以用來追蹤藍鯨、長鬚鯨、座頭鯨與小鬚鯨。

藉由他們所獲得的聲音地圖資料來研究,克拉克了解到他先前對鯨魚所設定的時間刻度是錯誤的。「因為聲音在水中會有時間上的延遲,因此鯨魚在互相溝通的反應時間並不像我們人類一樣。突然你了解到牠們的行為並非是在我們或其他鯨魚研究人員所定義的刻度下,而是在牠們自己所感受的一種刻度,一種深海盆地的刻度。」克拉克說。

「我們對鯨魚的溝通行為所知甚少,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希望能找出相關的模式。但是主要的問題是在於這些鯨魚彼此的距離太遠了。」克拉克說道。不過,這套水下麥克風監聽系統提供了一個新的豐富資料。克拉克取得了一整年下來數千個對不同種類鯨魚的歌聲所進行追蹤監聽的資料。「我們現在完全有能力來判斷出這些鯨魚的位置以及他們歌唱的時間長短。」他說。「我們現在有證據可以證明這些鯨魚正相隔千里大洋在彼此溝通,唱歌是牠們的社交系統與社會活動的一部分。」

透過這套水下麥克風監聽系統,克拉克只需要移動螢幕上的游標就可以監聽北大西洋各個不同地區。如果他聽到鯨魚的歌聲,他就可以定出鯨魚的位置與種類以及唱歌的時間。然後觀察在遠處的其他鯨魚是否有集體的遷移活動。「所以如果我是一隻在紐芬蘭的鯨魚,我將可以聽到在百慕達的鯨魚歌聲。」克拉克說。

「鯨魚們會對著三百海浬遠的海底高山游去,然後當牠們到達之後,再轉向另一個目標游去。就好像曲折前進一般。牠們一定有個聲音的記憶系統,類似我們人類的視覺記憶一般。」克拉克說。

諷刺的是,當他們正獲得研究鯨魚與海底地理特徵的新方法時,他們所聽到的卻是越來越多的人工海洋噪音,這些來自船隻航行、石油與天然氣探勘生產,以及海洋遊樂的噪音,正以每十年倍數成長地增加中。

「許多鯨魚都有很傳統的哺育場地,牠們沿著海岸線的遷移路線,有些如今已成為最吵雜與受衝擊的環境。」克拉克解釋說。「因此雄鯨魚沿著這些路線,並唱歌給遠方的雌鯨魚聽時,就常常會受到干擾。如果雌鯨魚由於干擾的關係不再能夠聽到雄鯨魚的歌聲,牠們就會失去繁殖的機會。但是今日能夠讓鯨魚溝通的海洋環境比起一世紀前,卻是萎縮與減少了許多。」──轉自台灣大紀元時報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為何大批鯨魚海豚困死海灘?
疑追逐魚群迷航 25隻小虎鯨誤入高雄外海
美一研究船破壞環境遭墨西哥罰款20萬
裁員持續 微軟谷歌這次裁撤瞄準雲端部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