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美國堂表兄妹結婚也不容易

人氣 173
標籤:

【大紀元4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陳艾編譯)美聯社記者丹.耐菲恩(DAN NEPHIN)2005年4月5日從匹茲堡報導。堂表親聯姻通常起因於孩提時代,小時玩伴成人後又因家族而再度聚首,相互之間因著共同的家族話題而親近。美國賓州的唐納德-安卓(Donald W. Andrews Sr.)和依莉娜-阿莫汗(Eleanore Amrhein)是一對中表至親,他們彼此相愛希望共度一生,但賓州和美國其餘23州一樣禁止堂表親聯姻﹐雖是家鄉卻無法讓他們如願。上個月他倆決定在馬里蘭州共結連理,婚禮上特別強調了兩人那容易招致異樣眼光的親屬關係,但是支持他們的人說這只不過是局外人的誤解而已。

“這是我與外子共同的決定,我們並非想大肆宣揚,”37歲的安卓太太在布萊爾郡的Logan Township家中接受電話訪問時談到。“我們並不希望如此的受到各界注目,我們想要的只是個大家都有的權利罷了。”

雖然他們希望低調處理﹐但是公眾卻對此頗有興趣﹐名嘴主持人Jay Leno及Rush Limbaugh所主持的”今夜秀”(The Tonight Show)就在節目中討論了這兩人的婚姻。

“我和她這一路走來,無異身處地獄,但是我們的愛堅持了下來。我倆的感情更不會被接下來的困境所打倒,堅持對抗這一切挫折,而且一定會過著幸福的生活。”39歲的唐納德-安卓這麼說。

根據州議會全國協會(National Conference of State Legislatures)的統計,美國目前僅有26州及華盛頓特區允許近親堂表親聯姻,其中5州禁止再生育,1州需要作基因諮商。這樣的婚姻在中東、亞洲及非洲都是很普通的,在歐洲及加拿大也都是合法的。

堪薩斯州立大學的人類學教授馬丁-歐特汗默說,堂表親聯姻的法律禁制應被取消。他曾在1996年出版過《禁忌的關係:美國堂表親聯姻的神話(Forbidden Relatives: The American Myth of Cousin Marriage)》,說起相關的禁制全起因於19世紀某些被誤導的理論演變,比起近代基因學的出現要來的早了許多。“總體的來看,整個禁止堂表親聯姻的基礎只是因為這像是某種的原始的獸行。”

專家說,他們並未看到任何人對於堂表親聯姻的數目作出任何的追蹤調查,儘管他們認為實際的婚約數目比人們感覺到的多。

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臨床基因醫療中心的副總監魯賓-班奈特(Robin Bennett)就說,禁止堂表親聯姻的法律其實就是一種“基因歧視”。班奈特是一項2002年的研究計劃的領導人,研究討論的是關於近親聯姻的下一代在基因上會產生之風險。這個研究計劃發現,第一代或第二代堂表親聯姻出生的下一代出現先天缺陷的風險要比一般大眾的認知低的多。

根據位於美國賓州沃靈福德(Wallingford, Pa.)的專業機構National Society of Genetic Counselors及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所資助的一項研究指出,就平均值來說一對沒有親戚關係的夫婦,大約有3%到4%的風險產下帶有先天缺陷、智能缺陷或嚴重基因疾病的孩子。血緣相近的堂表親則只比其多出1.7到2.8個百分比。

「在一般的狀態下,增加像這樣的風險並沒有在我們的考慮範圍之內。」班奈特說。雖然安卓夫婦並未計劃生育下一代,但任何情況類似的人如果希望生孩子,都因該認真考慮尋求基因諮商,以了解任何潛在的風險。班奈特這麼說。但安卓卻認為,在美國如此歧視的環境下,她恐怕許多的人並不會尋求這樣的諮商。

在拉斯維加斯的克莉絲蒂-史密斯(Christie Smith),於2002年創建“堂表親聯盟”期望能推翻禁止堂表親聯姻的法律,截至目前為止,尚未有任何顯著的進展。

史密斯說她相信堂表親聯姻會遭致誤解,大都是因為無知與錯誤的報導的灌輸。「人們對於不明白的東西大都傾向排斥。」

史密斯與她的丈夫墜入愛河是在兩人分離許久後的一次家庭聚會上。

“那就像是一種‘哇!我終於到家了’的感覺。由友情逐漸的萌生的愛意。”她說。他們新年時才慶祝了第六次的結婚紀念日。

她說,她的家人們都是虔誠的基督教徒,而且都支持她。

“我爸就非常支持。他說至少你這次終於嫁進了一個好家庭。”史密斯這麼說,她曾有過一次失敗的婚姻。

史密斯說她很快就排除了誤解。她上週說“我現在已經不再害怕告訴任何人了。事實上,我現在就穿了一件襯衫上面印著‘我嫁給了我的表親,你有意見嗎?’”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離婚公司生意旺  財産咨詢每小時500元
胡海泉粉碎結婚傳言:登記結婚我會大大方方去
布蘭妮罵夫語錄曝光 成立信托基金以防婚變
中國假新娘 遭囚禁勒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