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樞機主教拉辛格 出任教宗

標籤:

【大紀元4月20日訊】〔自由時報編譯陳泓達╱綜合梵蒂岡19日外電報導〕在聖伯多祿廣場數千名觀選人潮引頸期盼下,梵蒂岡西斯汀教堂在19日下午五時四十九分(台北時間同日晚間十一時四十九分 )時飄出白煙,並響起鐘聲,稍後教廷宣佈德國樞機主教拉辛格獲選為天主教的第二百六十五位教宗,聖伯多祿廣場上大批人潮響起一陣歡呼聲。稍後由一位樞機主教出面宣佈消息,並向守候在聖伯多祿廣場的教徒介紹天主教在第三個千禧年選出的第一位教宗。

樞機團的一百一十五位樞機主教當天上午曾進行第二天的首輪兩次投票,並在接近中午時(台北時間下午六時 )冒出黑煙,顯示來自世界各地經過上午兩次投票後,對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的繼任人選仍無定論。在樞機團召開秘密會議選出新教宗前,他們只能透過西斯汀教堂屋頂的煙囪和外界聯繫:冒出黑煙表示樞機主教未能達成共識,白煙則代表新教宗已經出爐。

聚集在聖伯多祿廣場的信眾在19日首輪投票後看到煙囪開始冒煙時一度混淆,情緒經歷從興奮到失落的激烈起伏。英國籍教徒福克斯表示,煙霧的顏色不太明顯,剛開始看起來好像是白色,後來又變成黑色,當時他就想,只要有黑煙應該就表示尚未定案,「真令人失望」。經過等待,西斯汀教堂屋頂的煙囪在下午終於冒出白煙,眾人的心情乃轉變為欣喜而興奮。

一般認為,德國樞機主教拉辛格是熱門人選,而19日的投票結果,應為評估其能否脫穎而出的重要指標。若拉辛格當選教宗無望,他可能會轉而支持另一位保守派樞機。不過,即使拉辛格出局,他還是可能在許多對新教宗人選未有定見的樞機中發揮一言九鼎的影響力。

專家指出,新教宗是保守派和溫和派兩大陣營的角力,前者以拉辛格為首,後者則以前米蘭大主教馬提尼為代表。前幾次投票應視為兩大勢力消長的指標,最後結果不會太快底定。

18日起,聖伯多祿廣場便擠滿大批等待消息的人潮。當煙囪開始冒出灰色煙霧時,屏息凝神的群眾一片靜默,當煙霧由灰轉黑時,人群開始傳出低語。數分鐘後,煙囪停止冒煙,眾人失望之情溢於言表。

按教廷規劃的秘密會議時程,樞機團一天投票四次,上午和下午各兩次,上午兩次投票從九點(台北時間下午三點 )開始,代表投票結果的煙霧將在中午時分(台北時間下午六點 )出現。在樞機團用過午餐略事休息後,下午四點(台北時間晚間十點 )返回西斯汀教堂,進行另外兩次投票。煙霧訊號則約在晚間七點(台北時間隔日凌晨一點 )出現,直到選出新教宗為止。

聖伯多祿廣場18日聚集四萬餘人,包括意大利銀行總裁、家庭主婦、退休老人及青少年,等候選舉結果。這是教廷近二十餘年來首次舉行教宗選舉,大批信眾因而前來準備聆聽新教宗玉音放送。

熱門教宗人選 被翻舊帳

〔編譯魏國金╱美聯社梵蒂岡19日電〕如同任何的政治競選活動,目前正在進行的教宗選舉中,一些熱門人選的難言之隱也陸續被挖掘、公諸於世。這些被攤開的陳年舊帳包括涉嫌綁架同僚、與納粹掛勾等指控,另有一些傳言則是質疑某些樞機主教的健康狀況。

阿根廷樞機主教柏格戈里奧是遭媒體「扒糞」的目標之一。15日一篇引述刑事訴狀的報導指出,在阿根廷軍事獨裁統治的黑暗年代,柏格戈里奧涉嫌於一九七六年綁架兩名耶穌會同僚。他的發言人稱這項由人權律師作出的指控為「陳年的誹謗」。

最富獲選厚望的德國樞機主教拉辛格因捍衛教義的保守立場,而獲得「上帝的洛威拿犬」的綽號。倫敦週日泰晤士報對他曾短暫加入「希特勒青年團」與在納粹防砲部隊服役的過去大書特書。

拉辛格在他的回憶錄中指出,他十四歲時非出於自願加入希特勒青年團,因為當時加入該組織是義務。他因研習神學,所以很快便宣告退出。兩年後,他被徵召入納粹的防空單位,但因太過年幼,所以僅擔任助手,而非軍人。雖然如此,泰晤士報仍認為拉辛格的過去「恐將回來糾纏他」。

另一位備受攻訐的則是米蘭樞機主教泰塔曼齊,批評者堅稱,他並非如外界所認為連骨帶皮都是保守的。泰塔曼齊雖頗孚眾望,但因太早曝光,而被認為難以在選舉教宗的祕密會議內爭取到足夠的支持而與教宗寶座無望。

意大利「晚郵報」在一篇專欄中指出,在秘密會議召開前,一則漫不經心投擲到梵蒂岡的小八卦,都將轉為小炸彈。健康狀況則是掀起騷動的其中一枚砲彈。

義國「宣言報」報導,威尼斯樞機主教史克拉的未來可能毀於健康因素,據稱他飽受嚴重的頭痛與「神經衰弱」之苦。另一家報紙指稱,獲選機會渺茫的孟買樞機主教迪亞斯有糖尿病。不過,該報稍後報導,一名與六十九歲的迪亞斯談過話的神職人員否認該項訊息。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商店噱頭 比利時主教當選教宗即退消費額
教宗選舉首輪無結果 樞機主教今繼續投票
八成五波蘭人希望將已故教宗立為波蘭守護神
南非總主教屠圖籲推選黑人樞機安霖澤為教宗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