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傳承牽罟 嘉義縣漁民修補六百公尺長罟網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2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江俊亮嘉義縣二十日電〉消失了半個世紀的台灣沿海「牽罟」活動將於二十六日重現嘉義縣布袋鎮好美里海灘,漁民們今天開始整理一張六百公尺長的罟網,希望讓這項具有濃厚人情味的傳統漁村文化永續傳承。

布袋鎮漁民蔡長明指出,「牽罟」是昔日漁民協力牽網捕魚的意思,早期每逢魚汛季節來臨,沿海居民就分派人手,全天候守在海邊,等到發現魚群出現時,就出動竹筏、舢舨火速出海,撒下重達五百公斤〈不含繩索重量〉、長達兩百丈的罟網包抄魚群。

這時,留在岸上的老幼婦孺個個都腰纏短繩,等待舢舨將魚群驅趕入網後,再齊聲吆喝,同心協力將罟網拉上沙灘,只要有出力的人,不分男女,都可分得一份漁獲,因此「牽罟」又稱「倚繩仔分錢」,也有「牽罟有人有份、大肚分雙份」的俚語流傳至今。

現年七十歲的蔡長明表示,他記得小時候,經常看父親、祖父與村民一起到沙灘牽罟,男人負責出海捕魚,女人就負責修補魚網,這項傳統直到他十四、五歲時,才逐漸被其他捕撈方式取代,算一算「牽罟」活動已經消失五十多年了。

他說,以前罟網是由村民合力製作,製成一張罟網,大約需要一年半的時間,所有材料都是就地取材,連網繩也是取自茶樹樹皮浸水泡軟後,再依需要,搓揉成粗細不一的網繩。通常牽罟在清明節前開始,這個時節氣候溫和,魚群種類多,又剛好在產卵期,因此魚兒特別肥大鮮美。

為了讓後代子孫體驗先民捕魚的辛苦及捕魚文化,布袋鎮好美里太聖宮將於二十六日舉辦的「媽祖文化季」開幕活動中,在好美里海灘舉行「牽罟」活動,有興趣「牽罟」的民眾可洽太聖宮,電話:〈○五〉三四三一七一四、三四三三八三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