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千的故居——摩耶精舍

魚果

人氣 383
標籤:

【大紀元4月28日訊】「無人無我,無古無今,擲筆一嘆」,張大千先生晚年在畫作題上這幾個字。
  
  大師的最後一站

  旅居海外30多年後,大千居士來到了台北的外雙溪。1977年,他定居於親手闢建的摩耶精舍。這裡,他度過了人生最後幾年。

  1983年,他病逝了!政府不僅明令褒獎,還以國旗覆棺。大千遺體火化後,便安葬在摩耶精舍的梅丘之下。他留下的遺囑表示,要把摩耶精舍和他所收藏的古代書畫都捐給國家。

  他病逝前一年的四月,蔣經國總統頒給他國家至高榮譽之「中正勳章」表彰他的文化貢獻。

  可貴的是,大千居士在摩耶精舍的歲月裡,完成了他一生的輝煌巨作「廬山圖」。他生平遊遍千山,畫遍千山,獨獨未曾見過廬山,卻選擇繪製廬山圖,為他的藝術生涯劃上句點!這幅畫,融入了他一生的功力,大千居士奮力攀上藝術生涯的最高峰。

  隨後,故宮博物院在摩耶精舍成立張大千紀念館,保留大千先生當時家居的原貌,這些大千生前的擺設,處處都是大師的藝術心血,參觀者無不感受大千居士的巧思與巨構。從這一方園林造景來看,張大千無愧是當代最能代表中華文化的藝術大師。


  自然的園林生活

  摩耶精舍佔地約578坪,兩層四合院的居屋佔222坪。這裡一草一木、一景一石都是大千居士親自經營的。如果說,摩耶精舍是大千居士的立體畫作,應該也不為過。

  大千紀念館內一方池塘,襲來悠雅的古風。蔣經國先生題字「亮節高風」下,一石橋跨池之上。我隨性步行,獨自過橋,只覺心曠神怡;花木相間中,錦鯉悠遊。這典雅的園林造景,令我俗慮盡消。

  我似乎感受到恬淡的生活之美。我想起,張大千和古代的騷人墨客一樣,偏愛園林之美。1932年,他和兄長張善子,居住在蘇州的網師園。

  任職於紀念館的杜先生說,大千先生一生與自然為伍,所以大千居士的居所,庭園之陳設皆重於屋室本身。從四川的「梅都」、巴西的「八德園」、美國的「可以居」、「環畢盦」到外雙溪的「摩耶精舍」,張大千用心於庭園經營,舉凡盆景、雅石或造園都是在大師的親自監督下完成。

  大千居士是生活藝術家

  進入摩耶精舍,彷彿進入了大千的生活世界。客廳的陳設簡單大方,几上擺置了各式奇石,更是一般人家裏不會有的陳設。

  緊鄰客廳的是畫室,那一座大千先生揮毫作畫的蠟像,讓我們想見當年。傳說大千先生是黑猿轉世,生前常以戲猿為樂,因此館方也做了猿猴的蠟像,讓它們隨侍在側。

  小會客室聽說是張夫人接待女賓的地方。裡面有一幅小孫女送給大千爺爺的畫,筆觸天真自然,聽說大千先生十分得意呢!這幅作品依舊掛於此處,可想大千先生是多麼的喜愛了!

  如眾所知,大千先生是嚴格的美食家,據說有弟子因為不懂吃,被大千居士斥為「那還學甚麼藝術」而拒於師門的。杜先生說,大千居士興緻來時,也會親自下廚烹調。許多文人雅士都曾是座上客,餐廳牆上掛著的「賓筵食帖」就是宴請國之大老-張群先生的菜單。

  大千居士的庭園內,不僅有奇花與奇石,還有長臂猿和鶴。正因為這些生靈,摩耶精舍更顯其鮮活之生氣。

  於是,這一方台北的角落,遺世而獨立,竟是藝術家最後的桃花源!

  梅丘生死夢摩耶

  張大千先生逝世已經二十餘年了!

  大千居士生前走遍千山萬水,最後休止於台北郊外的梅丘。還記得,他旅居美國加州時,他在居所「環畢盦」建一「筆塚」,用以葬其畫筆。台北的梅丘之下,卻葬著這位中華文化的大師。

  摩耶一詞是佛教的典故,釋迦牟尼的母親就叫做摩耶夫人啊!她的腹中有三千大千世界。

  大千居士最後用摩耶為居所命名,真有深意啊!

  他當過百日的和尚;唸過天主教辦的小學;被迫當過強盜的師爺;去日本學過染織;到過敦煌臨摹;開過無數畫展;住遍世界各地。

  細數其一生,大千居士並未辜負「大千」一名。唯獨,自從他離開中國大陸之後,終生不得回歸故土。親屬、門生、故舊,從此永別矣!

  我想,大千先生是孤獨的。藝術上的孤獨、心境上的孤獨、人情上的孤獨與時代性的孤獨。我回顧了大千的歷史,來到了他的故居。熱鬧的繁華里,我看見了頂峰者的放歌。

  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我在梅丘,為大千居士嘆息!

  附註:到精舍參觀須事先預約,備有專人解說。訪客可沿著中庭通道至一樓的客廳、畫室、小會客室及餐廳順序參觀。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呂良偉爭演張大千 并非主動降低片酬
七海官邸 揭紗亮相
呂良偉貼上大鬍子 塑造剛柔相濟的張大千
黃健中新作《張大千》開機 張娜拉頂替金喜善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