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毒業者:享受BT快速傳輸時可能夾帶病毒

人氣 15
標籤:

【大紀元4月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韋樞台北六日電〉BT(一種下載工具軟體)正在網路快速流傳,內容超大的影音檔也藉由這種技術快速完成下載,不過資訊安全廠商指出,當網友享受BT 的快感時,也可能同步下載電腦病毒,隨後招惹更多麻煩,而且這種下載行為涉及違反著作權法,網友最好三思後行。

資訊安全廠商趨勢科技行銷協理吳韶卿指出,比BT更早出現KaZaA(點對點檔案傳輸程式)也曾發生許多夾帶病毒事件。很多病毒會偽裝成好玩的遊戲、明星的照片、歌曲等,放在分享目錄中,網友以為是要下載的目標,不慎下載後電腦就中毒;有的病毒則是在中毒的電腦中自動繁殖,再找通訊錄中的名單散播出去。

吳韶卿舉例,一隻名為「WORM_LIRVA.C」的莉娃病毒曾透過ICQ、IRC、KaZaA等點對點檔案傳輸程式所分享的資料夾感染其他電腦,這隻病毒會透過多重途徑傳送感染,而且危害症狀也兼具如同求職信等病毒特性,假借網路安全公司名義寄送修補程式、預覽就中毒、竊取網路密碼、卸載防毒軟體、防火牆等行為。用戶一旦中毒後,每逢7日、11日、24日,一開啟網路瀏覽器便會自動指到某音樂團體網站。

另外還有兩隻中度電腦病毒。其中一隻是「 WORM_FIZZER.A」泡沫病毒,此種病毒正透過電子郵件和點對點檔案交換軟體Kazaa等途徑感染世界各地的電腦,具有蠕蟲病毒的特性。第二隻則影響甚巨的愛之門病毒的變種病毒「WORM_LOVEGATE.J」也在網友不備之際悄悄出現,侵襲全球電腦。

此外,「WORM_SWEN.A(偽善者病毒)」非常狡猾,它假借微軟名義大量寄發修補程式的通知郵件,引誘微軟用戶中毒上當,若用戶不察誤以為是微軟主動發出的修補程式通知而開啟郵件執行附加檔,便會中毒,接著病毒會透過微軟的弱點,自動執行病毒程式,並利用多種傳染方式進行大規模的病毒傳播攻擊。

除了網友本身應該隨時更新防毒軟體,不隨便傳輸和下載,做好自身的防衛,業者也研發相關技術防止非法盜拷,例如美國微軟公司發展出 DRM( DIGITALRIGHT MANAGEMENT) 的技術管理合法的拷貝份數或用在何種播放器上 (PC、PDA、MP3 PLAYER) 等,台灣部份線上合法的音樂,例如年代 imusic 就是採用這種技術,蘋果的 ipod 也有類似的技術。

相關新聞
香港四名兒童出現發燒及呼吸道感染隔離治療
香港4月2日短訊
垃圾郵件 別想進法務部
安哥拉馬堡症病毒蔓延 首都民眾人人自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