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中國人口與就業壓力問題

標籤:

【大紀元5月22日訊】(據自由亞洲電臺報導)中國全國青聯及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勞動科學研究所在大連、天津、長沙和柳州四個城市,針對15歲到29歲的青年人以及他們的雇主進行的抽樣問卷調查顯示:人口因素導致中國就業壓力巨大。造成中國就業壓力大的原因,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解釋。中國深圳的秋雲女士和教育學者劉偉著重從人口素質方面談到中國的就業問題。秋雲女士目前從事人力資源培訓工作,曾獲中國十大傑出青年稱號。討論由自由亞洲電臺記者聞劍主持。

聞劍:人口指的是包括人口的數量、質量,構成人口的發展,人口分布與遷徙,人口的自然變動和社會變動等各種因素的一個綜合範疇,人口是一個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必要條件,劉老師說人口因素導致中國就業壓力巨大,你認為問題發生在人口的哪個環節呢?

劉偉:導致就業壓力的原因應該說比較多,但是我覺得關鍵不是人口數量,是人口質量的問題,中國人雖然多,但是高素質的人並不多,具有本領的人不多,現在不光是學歷低的人難求職,現在大學生,甚至研究生都很難找到工作,因為我以前在企業工作過,也去招聘過人,我們發現有一個很突出的現象,高學歷的人很多,但是真正企業需要的人並不多。

聞劍:請問一下秋雲老師,人口因素導致就業壓力巨大,剛才劉偉老師說不是人口的數量問題,是中國缺乏高素質的人口,你怎麼看呢?

秋雲:我覺得最主要的原因是在於現在人們需求的不僅僅是專業型人才,更多的需要是一種複合型人才,剛剛劉老師也談到很多大學生、研究生他們找工作都很困難,為什麼呢?因為他們的專業可能在某一方面學得非常紮實,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比如說你是學英語專業的,你除了英語好,你其他的素質不行,包括你的綜合質素、你的形象可能你就做不了翻譯,要改進它呢,我覺得一方面是從學生在大學以後課程的調整,要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要根據社會的需求開始一些綜合型的專業,解決的第二個方式,大學生除了就業以外也要更新觀念,也可以是自己來創業。

聞劍:劉老師你同意嗎?

劉偉:我比較同意這個觀點,我發現我們國內的教育有一個根本的缺陷,缺少創業教育,整個中國的教育體制它都是偏向一種打工心態,職業人格,被別人所用。

聞劍:這就是為什麼國內有一個教育學者說中國式的教育使人成為知識的奴隸,西式的教育使人成知識的主人,剛才你說到創造型的人才和複合型人才,但有一個嚴峻的事實是現在中國每年需要就業的人有兩千四百萬,但政府能提供的教育工作崗位只有一千萬左右,剛才你們說解決了這個教育問題就能夠使更多的人就業,緩解中國的就業壓力,先請秋雲老師說一下。

秋雲:我覺得一方面政府要在教育制度上進行改革,同時我們也要從我們身邊做起,從自身做起,不斷的去改革創新。

聞劍:劉老師你怎麼看呢?

劉偉:我們現在學校畢業出來的學生跟社會存在著嚴重的脫節現象,他學的東西是社會上不需要的,或是社會需要的他沒學,這個落差我估計不是短期能改變的,因為他牽涉到教材、教師、教學方法、課程設計,...。

聞劍:但是有一點,劉老師,中國社科院有個經濟學家不久前曾經說過,現在中國大學生就業難,本來大學生的就業不是個問題,說是有問題是因為大學生自己造成的,因為他們的期望值太高,都不願意離開大城市工作,這才是原因,劉老師你同意嗎?

劉偉:有這種因素,但不全是這種因素,我們國家並不是大學生過剩,我認為中國的大學生是遠遠不夠,有一個什麼原因呢?我認為現在有很多企事業單位,特別是國有的企事業單位,其實有大量的冗員,佔著位子他不做什麼事的這種人,往往這種人它沒有一種新陳代謝的機制把這批人淘汰出去。

聞劍:秋雲老師你同意嗎?

秋雲:我覺得劉老師的觀點我非常贊同,我補充一點,其實大學生的心態也是很關鍵,就是對自己的定位,不管你學了多麼高的學歷,無論是什麼職業,你首先是生存以後再發展。

聞劍:經秋雲老師和劉老師兩位講,給我一個感覺就是中國勞動力總量的優勢是個不爭的事實,人口基數比較大,剛才聽你們兩位的見解,假如中國勞動力的素質提高之後,失業率就會下降,就業的壓力就會緩解,我想問一下劉老師,你是不是這樣認為呢?

劉偉:肯定是這樣的,這裡面有一個質的區別是我們現在就業的觀念還沒有更新,總是等政府出面來做這個事,其實我覺得就業問題更多要靠市場,而且我們也可以發現社會上其實有很多事情是沒有人去做的,但是高素質的人不願意先去生存再求發展,不想當士兵直接想當將軍。

聞劍:秋雲老師,剛剛接劉老師的話講,假如中國有眾多高素質的士兵,這個就業的壓力會得到緩解嗎?

秋雲:肯定是能得到緩解的,同時,我覺得大家在選擇職業的過程中,不要把前面的困難想得多麼艱巨,任何困難它既然是存在的,一定有一種解決的方式。

(以上據自由亞洲電臺錄音整理)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鬧鐘
鬧鐘 人氣 1
康成:誰給連主席買單?
禽流感如人傳 港料八成人感染
歐洲理事會高峰會討論一系列議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