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時論》林向愷:提升實力 增加籌碼

標籤:

【大紀元5月23日訊】親民黨主席宋楚瑜跟中國達成建立兩岸自由貿易區、2006年三通等共識,問題是,自由貿易區是要以什麼模式建立?是香港、澳門模式?還是對等的模式?三通是要當成國內航線還是國外航線?在兩岸政治爭議未釐清之前,這些問題都無法解決。

至於中國送給國民黨主席連戰的大禮,其中的開放中國觀光客來台,也會衍生許多後續問題,例如中國觀光客跳機問題如何處理?屆時中國觀光客大量進來,卻又無法管制,即使跳機被抓,中國方面也不願意接回,形成國安上的大漏洞,這些代價要由誰來負責?

在野黨跑去中國談兩岸經貿問題,說穿了只是「作秀」而已,兩岸經貿不會因此而有實質進展,三通不是說開放就可以開放,後續的許多問題都沒有考慮到,因為在野黨不用負責任,可以不用考慮這麼多,只能說國民黨跟親民黨這兩黨都很不負責任。

這也就是說,在野黨未經授權去談兩岸經貿,不僅沒有實質意義,反而還有壞處,因為會對政府形成壓力,壓縮政府談判的空間,政府如果不接受在野黨和中國達成的共識,就會被扣上帽子,說是政治意識形態掛帥;政府如果接受,就中了中國「以經促統」的圈套。

在兩岸政治問題未解決之前,政府在兩岸經貿上應該預留籌碼,對中國的經貿依賴不應太高,否則後續將會產生許多問題;舉例而言,中國說要擴大開放台灣水果進口,如果台灣接受了,改天中國又說不開放了,馬上就會出問題。

兩岸經貿問題談判不能設時間表,也不能過於樂觀,否則將使得政府談判籌碼大減,最重要的是要提升自己的實力,才能增加談判籌碼,包括台博會條例、新10大建設等重大民生法案,應盡速立法通過,以改善國內的經濟環境,提供台灣更強的實力,但目前朝野互信基礎差,在野黨寧願去跟敵人擁抱,卻不願跟政府和解。(台大經濟系教授林向愷口述,記者鄭琪芳記錄整理 )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五月十一日全球財經要聞
五月十二日全球財經要聞
實施兩岸自貿區 弊大於利
五月十三日全球財經要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