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挖掘上還欠功夫 中國電影遠離“奧斯卡”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5月24日訊】(據中華網5月24日報導)對於中國的電影人和更多觀眾來說,每年春天的美國奧斯卡電影頒獎典禮總讓我們“受傷”。中國電影與“奧斯卡”的距離到底有多遠?參加“紀念中國電影百年誕辰理論研討會”的專家提出,從《英雄》的落選,到《十面埋伏》的鎩羽而歸,表明中國電影衝擊奧斯卡獎還有一段路要走,我們屢屢失之交臂的根本原因在於片面強調精美製作,在展示和剔挖人性等人類永恆的主題上還欠功夫。

  24日在瀋陽舉行的“紀念中國電影百年誕辰理論研討會”,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兼秘書長章柏青、遼寧省文聯主席王秀傑、遼寧省劇協副主席、著名影視劇演員呂曉禾和影評專家李春林等人為中國電影幾次與“奧斯卡”失之交臂“診脈”,並為“奧斯卡”獎盃上能早日刻上中國人的名字獻計獻策。

  今年2月27日,奧斯卡最佳攝影獎吸引了中國人的眼球,早有消息傳出《十面埋伏》的攝影師趙小丁闖入了候選行列。可當主持人喊出的名字,卻證實了預言家們的智慧--趙小丁依然沒有逃脫作為陪襯的尷尬。對此遼寧社科院研究員、瀋陽市電影評論學會理事李春林認為,不論是《英雄》,還是《十面埋伏》,都可以說是按照國際大獎的標準量身製作的,其演員陣容的強大、宏觀場景的恢弘、微觀景象的精緻,但共同欠缺的是批判意蘊,或者說不能給觀眾批判性的思索。

  “中國電影要走向世界,走近奧斯卡,必須在開掘人類某些永恆的主題方面下大工夫,要進一步展示和剔挖豐富的人性,要真正表現出使得世界各民族觀眾都能產生強烈共鳴的東西,還要表現出對於民族歷史與今天的生存狀況的深刻反思與懺悔。”李春林對記者說,中國電影就其藝術表現方式而言,已有長足進步,但在思想主題方面,還需要向更加深廣的領域開掘,同時還應展現民族的高度自省意識和成熟性。

  李春林舉了《英雄》這個例子:《英雄》中對秦始皇這一暴君描繪得感情細膩而又高度人性化,甚至可以說是一曲秦始皇的讚歌,這一點有失妥當,可以說是一大敗筆,與現代社會大趨勢不合拍,“奧斯卡”的評委們也不能認同。

  在研討會上,一些專家提到了目前惟一獲得過奧斯卡獎的華語片《臥虎藏龍》的啟示。這部電影截取王度廬小說的若干部分改編而成,該小說突破善善惡惡的單層面的思想蘊涵,著力表現人性的複雜與深奧,通過人物揭示社會矛盾,而導演在影片的思想內涵上又有了新的發展與變化。這是《臥虎藏龍》能夠獲奧斯卡獎,而《英雄》與《十面埋伏》無緣獎項的重要原因,值得借鑒。

  影評界人士董熳指出,“唯票房論”成了當下評價電影的最強勢標準,而某些導演尋求高票房的秘訣就是模仿好萊塢大片的運作方式,以大投入、大製作、大明星、大炒作招徠觀眾,這其實走入一個誤區。如果不對這種非常態的電影經營理念進行理性的思考和批判,那麼中國電影就有可能中了奧斯卡的“魔咒”。(記者范春生)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兩大女配角聯手《醜聞筆記》 布蘭切特玩墮落
德國一哥與柏林影后攜手替天行盜
對自己的體型不滿意 妮可希望能怀孕
呈現史實真相 澤塔.瓊斯重演「泰坦尼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