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調整對台政策 深化兩面策略

標籤:

【大紀元6月1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任紋儀台北特稿)今年以來,兩岸關係出現前所未有的起伏與變化,有人認為,這反映出以胡錦濤為首的中國當局在對台政策上採取了主動,其部份原因可能與台灣政局變遷有關;而其做法是堅持原則之餘,展現出靈活性。

今年一月,兩岸首先展開台商中國新年包機談判,相關機構在各自政府授權下最終達成「多點、對飛、不中停」包機互飛的新模式,並於中國新年順利完成飛行,不僅啟動兩岸務實多元的協商機制,也令兩岸關係經過多年的顛簸後,展現出和平穩定的新格局。

不過,這個局面維持不久,三月份中國方面卻通過反分裂國家法,提出以「非和平方式」解決台海問題,又令兩岸關係重新陷入緊張並觸發國際社會關注。

而在台灣及國際輿論同聲譴責反分裂法之際,中國方面卻又破天荒地邀請台灣的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及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先後訪問大陸,在台灣掀起一輪中國熱;而此舉不但轉移了各界先前對反分裂法的討論和憂慮,也被認為開啟了兩岸關係發展的新契機。

在短短幾個月內,中國當局對台所採取的措施起伏如此巨大,開始令外界關注中共總書記、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的對台策略思考。

美國國務院前亞太副助理國務卿薛瑞福日前對台灣參訪團表示,中國愈來愈了解台灣內部政黨之間複雜且競爭激烈的情形,胡錦濤也善於應用這種政黨競爭態勢,藉由邀請連、宋訪問大陸,向國際社會表達中國有誠意改善兩岸關係,並塑造陳總統是兩岸「麻煩製造者」,對台設下圈套。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張五岳則認為,北京近來調整對台政策,與台灣政黨的合縱聯盟,以及去年立委選舉後泛綠無法過半數有關,「北京將兩岸關係戰場相當大一部分拉到台灣,這與台灣政局發展高度相關」。

中國問題觀察家普遍認為,去年九月胡錦濤接任中共軍委主席後,以他為首的中國第四代領導班子已全面接班,從此中國對台政策及相關工作全由胡錦濤拍板定案;而今年三月提出的「胡四點」,就成為現階段中國最新的對台思路,其中包括重申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爭取和平統一、寄希望於台灣人民以及反對台獨的立場。

儘管過去半年來北京的對台政策軟硬兼備,但薛瑞福的整體看法是:中國改變了對台政策的做法,但看不出對台政策的立場有任何彈性及改變。

張五岳則指出,以胡錦濤為核心的中國領導層的決策風格、對台政策的決策機制,以及對台政策的戰略與策略,與過去有很大的不同。

他表示,中國方面主要對台採取區隔對待策略,利用「一個中國」原則、「九二共識」將台灣朝野區隔對待,同時硬的一手拋出反分裂法,軟的一手則希望釋放善意,緩和台灣和各界疑慮,並有分化台灣的用意。

也有學者認為,中國過去幾個月來的對台政策是「項莊舞劍、志在民進黨政府」,因為北京理解到,它的主要對手還是執政民進黨,需要與它接觸,但由於彼此存在政治分歧,欠缺互信機制,目前只能創造進行實質對話的基礎和條件。

對於兩岸未來能否透過原有管道重啟對話,銘傳大學新聞系教授許志嘉指出,這要看兩岸政府在「一個中國、九二共識」問題上如何退讓。

他說,解決上述爭議,目前看來有兩種可能,一是陳水扁總統採用憲法一中的模糊概念去接受或解釋「九二共識」,二是胡錦濤接受陳總統所提出的「兩岸以九二年香港會談所獲致的成果作為基礎」,以此為「九二共識」。

也有學者認為,從兩岸各方近期發表的談話來看,其實兩岸對「九二共識」背後所呈現的意義及內涵沒有很大歧見,但北京方面所堅持的「九二共識」四個字,卻是民進黨政府無法接受的。

綜合而言,一些學者專家認為,過去一段時間,中國的對台政策軟硬兼備,它的柔性攻勢顯然是要爭取台灣民意的認同和國際社會的支持,但在硬的一面,它卻從未放棄對台的武力威脅。這種兩面手法不但令台灣民眾產生疑慮,也始終令人質疑北京對台政策的用心。

相關新聞
天然氣水合物高雄外海蘊藏量豐
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報告亞洲安全
馬英九:連胡會成果 未來推動兩岸關係依據
中華發展基金案表決失利 台聯黨團:遺憾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