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公車地鐵扒手橫行 重創治安形象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6月1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趙彥上海特稿)上海常住人口一千七百萬人,另有外來經常性流動人口至少兩、三百萬,公車和地鐵是多數人主要的交通工具,但也是扒手活動的重要環境,讓人防不勝防,更重創上海的治安形象。

不論上海人或是外地人,對於扒手橫行多有感觸或有切身之痛。

上海公安局一份資料顯示,扒竊案件確實嚴重,佔整體刑事案件約百分之十二,以集團方式行竊的比例佔犯罪人數百分之二十五,扒竊對象多為行動較為不便的老弱婦孺,或是欠缺社會歷練、即使發現竊賊也不敢聲張的年輕學子。

但有民眾認為,上述數據與實際案件數落差懸殊,因為被竊者大多認為報警效益不大,因此自認倒楣,所以這些隱性的竊案率就無法確切地反映在官方數字中,而因扒手多、破案數少,一般人都只能自求福。

而說到扒竊問題,不論名外地人或上海上地人莫不咬牙切齒,不過,扒竊方式大多有跡可循,部分經驗談應可引以為鑑。

一名外地人說,有次到人民廣場地鐵站正準備刷票進站時,身邊突然多出許多不明人士,像是在趕時間地插隊阻撓,當他左閃右躲刷票進站剎那,猛然覺得數位相機背帶一陣抽動,回頭一看,相機袋內已經空無一物,整個過程不到數十秒,環顧四週,根本無法分辨誰是竊賊。

一名本地人提到,有一次在擁擠的公車上,突然感覺腰際的手機似有「第三隻手」摸索,隨即警覺地以手護住並目視身旁一名可疑人物,可是這人一付「老神在在」的模樣讓他莫可奈何,況且沒有證據,這人也隨即下車。

可是,當車身一陣劇烈晃動,他出自本能反應雙手抓住吊環,然後再度探觸腰間才發現,剎那間,手機已經不翼而飛。

綜合公安單位與失主說法,竊賊一般多以四、五人為一組,但同時有兩組以上出動,目的在於分散被注意的風險,而行竊前會先在公車或地鐵站前就鎖定對象。

一般而言,若是在地鐵站,大多是在目標準備刷票進站前下手,如果未能得逞,就由另一組尾隨進入地鐵車廂再伺機行動。

在公車上,竊賊則是分階段下手,先是由一人佯裝不慎碰觸目標的財物,然後不經意地從容下車,然後再由其他同伙下手行竊。

上海人感嘆說,即使是本地人深知扒手的行竊「生態」,仍然是防不勝防,除行竊手法有跡可循,本身亦須留意,尤其是背包側背或是背在背後者,最容易讓宵小得手,這也就是為什麼許多上海人搭公車或地鐵時常見刻意把背包背在胸前的原因。

由於扒手行竊前多有徵兆,例如突然有許多不明人士在身邊出現,或是身上財物似遭人「無意」碰觸。

一般而言,在地鐵站時若發現異狀,應立即鎮定地站在原地,絕不要隨著人潮移動,並且猛然站定巡視四週,表明「我有所提防」,讓竊賊「知難而退」。

不過,若是確實發現竊賊,而現場並無民警或警衛人員,竊賊集團有可能囂張地把這名目標團團圍住,甚至出言恫嚇,這時,自保的方式反倒是自己要趕緊「知難而退」以免不測。

此外,由於扒竊集團大多是偏遠地區的「流民」,衣著與本地人顯著不同,所以,當有類似模樣者接近就該提高警覺。

相關新聞
上海三成粽子不合格  細菌總數超過標準
中國政治受難者後援會:釋放師濤
上海地鐵內連續兩起臥軌自殺事件
中歐達成紡織品協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