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北回歸線太陽館開館活動

人氣: 1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擷瓔嘉義報導)北回歸線地標塔經重新整頓,於昨(21)日, 配合夏至這一天,藉由千人立蛋活動正式完成開館啟用,嘉義縣水上鄉的北回歸線地標塔,21日上午聚集了約五千餘人為參加開館及挑戰金氏世界紀錄而來的人潮,場面盛大而熱閙。

現場的來賓有嘉義縣長陳明文、立委張花冠、立委林國慶、金氏世界紀錄高端訓總監、阿管處鍾處長、水上林鄉長及多位議員。十時卅分,在祥獅獻瑞及鑼鼓聲中拉開了序幕,縣長陳明文致詞指出,北回歸線地標在過去由於缺乏經費而使其瀋寂了多年,今向交通部爭取六千萬元經費進行整建改善工程,才有今天地標太陽館的誕生。


縣長又說,希望藉由太陽塔的啟用帶動嘉義地區的天文教育熱潮,並成為嘉義地區的主要觀光景點。隨後在火箭炮嘭一聲沖上天,天空佈滿了五彩繽紛的彩條色紙,人們在歡聲中完成太陽館落成啟用典禮。

立委張花冠致詞表示,北回歸線的通過嘉義縣水上鄉,是嘉義人的福氣,物產最豐富,人最好。立委林國慶說,太陽館的落成,讓水上鄉走向社會,走向世界,北回歸線的通過是嘉義水上人的驕傲。

隨後展開壓軸好戲立蛋活動,陳縣長及來賓不一會兒就立蛋成功了,到中午十二時因夏至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所以「立竿不見影」,縣長拿一支標竿帶了眾人來到了23.5度的地標8字形日晷處,得到了驗證。立蛋活動約十二時十分宣佈停止,並經由計算後以1972顆立蛋打破金氏世界紀錄。

附:嘉義縣北回歸線背景資料

有關北回歸線通過嘉義地區,從日據時代到今天太陽舘的成立,其間實歷盡滄桑,.北緯23.5度的通過地標是一座學術上橫跨天文地理、時間上穿越日據時代到民國的國際性重要標誌,早期地標建於清光緒34年,,民國53年嘉南大地震時曾受損害,之後歷經5次的修建,目前矗立的是第六代北回地標。

世界上北回歸線經過的國家共有16國,臺灣是其中之一,臺灣有兩地設有地標,一處在嘉義水上,一處在花蓮瑞穗,又以嘉義縣水上鄉北回歸線標誌最具規模,亦是舉世最早建標的地方,有外國觀光客慕名而來。由於地標館興建後,後續工程經費不足,導致該園區內缺少足夠的軟、硬體設施,無法吸引遊客前來觀光,適行政院前游院長於91.08.26巡視本縣並獲補助4,000萬元進行廣場整建,歷經一年數十次會議規劃討論後,確立朝向天文教育方向規劃,並請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提供技術合作,園區亦定名為「北回歸線天文廣場」,將地標轉型為『太陽館』模式開發。

「北回歸線」相信民眾雖耳熟能詳,但其所代表的天文和氣象意義,知道的人並不多,事實上,北回歸線不是固定不動的,北回歸線每年向南移動十四公尺﹔很多人知道北回歸線穿越臺灣,可是很少人知道臺灣是北回歸線上最大的海島。北回歸線是極具內涵的地標特色,也是地方珍貴的天文資源,為讓天文廣場能發揮最大效能,嘉義縣政府以現有基礎設施為雛型,由科博館提供專業知識和技術支援,並考慮設計如穿越溫熱兩帶的穿越地標﹔日軌如何區分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和二十四節氣等,突顯其兼具教育、文化和天文科學的主題。

北回天文廣場地理優勢十分顯著,緊臨省道臺一線與縱貫鐵路,距離水上機場僅僅不到2公裡,往南5公裡可到達東西向快速道路,可接中山高速公路與南二高,距離高速鐵路嘉義太保站隻需15分鐘,全臺灣隻有嘉義縣境內北回歸線天文廣場具有這樣的地理優勢。

本廣場規劃內容包括:入口太陽廣場、時光軌跡、星座廣場、人影日晷、天文科學展示區,九大行星戲水區、停車場等。為突顯該地宏偉氣勢外及加強太陽館設施,交通部觀光局補助2500萬進行二期工程「北回歸線穿越意象工程」,以符合展需要,預計六月中旬完工。另為擴展展示品質量,向文建會爭取補助1150萬向美國舊金山探索館購買太陽特展所需展示儀器,共有光電效應、地理時間、尋找緯度等18項與太陽有關之展示儀器,就位於太陽館5樓之探索廳內。

在嘉義從阿裡山看日出,到濱海東石漁人碼頭看夕照,平原又有與「太陽」息息相關的北回歸線,打造嘉義縣成為「陽光城市」,是可預見的。@(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