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譽信評:合併是台灣銀行業維持競爭力關鍵

標籤:

【大紀元6月2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憬屏台北二十二日電)惠譽信用評等公司今天舉辦「全球銀行業會議」,惠譽信評副總經理李信佳指出,台灣二次金改希望年底達成目標,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但這仍是好的開始,合併是台灣銀行業維持競爭力的關鍵。

惠譽亞洲銀行及金融機構評等主管馬大偉(DavidMarshall)也指出,整併才能加速台灣金融市場發展,惠譽對台灣的個別銀行才能有比較好的評等;台灣政府希望引進新的資金和專業經理人,對台灣銀行業有正面幫助,但外資要投資台灣的官股銀行,目前價格仍為最大的阻礙因素。

李信佳認為,政府應該在公營銀行的購併價格上稍做讓步,才可能讓整個合併的時程加快,不論想要買官股銀行股權的是外資或本地銀行;另外,公股銀行工會對合併的排斥,也是影響合併的重要關鍵。

雖然價格問題一直是影響外資投資公股銀行的因素,但整體而言,台灣的市場還是相當吸引外資。馬大偉表示,台灣個潛力市場,尤其不少外資希望能夠以台灣為跳板,發展中國大陸市場。

西元2004年底台灣前五大銀行存款總市佔率39.1%,五大民營銀行為17.4%,李信佳表示,民營銀行如果能再提高市佔率,整體獲利才會更為提升,但仍視多家公股銀行能否成功民營化而定。

李信佳認為,台灣前五大銀行市佔率最好能提高到50%-60%,才有相當的訂價能力;十到二十家規模較小的銀行約佔40%,則透過發展特別商品等方式去發展其利基市場。

馬大偉也表示,台灣銀行業體質在過去三年來進步很多,主要是因為銀行努力解決壞帳問題,加上總體經濟和房地產價格意外復甦,不過部份銀行恢復情形不如外界預期,實質資本適足率比官方公佈的資料還差,有些銀行財務狀況還差到無法處理自己的逾期放款,台灣主管機關在西元 2002 年時只好融通這些銀行,以五年攤提方式認列壞帳處分損失,但卻會被外界質疑有無決心嚴格貫徹規定。

新巴塞爾協議在2007年實施後,銀行監理品質的重要性會提高,但馬大偉表示,台灣目前只有三到五家銀行有能力在一開始就採用新的內部評等法,其他不是規模太小,就是缺乏可靠內部資料進行內部風險評估,這是台灣的銀行業將面臨的新挑戰。

相關新聞
陽信商銀與高新銀行簽訂合併意向書
內政部:合併總統和立委選舉須修憲
腸病毒重症又一例,宜縣四歲女童感染
誠泰與新光金合併 林誠一表退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