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兩岸傾斜 政府必須硬起來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29日訊】(自由時報記者蘇永耀特稿) 一家科技公司的董事長是否續任總統府國策顧問,其實不是那麼重要;陳水扁總統前晚主動暗示曾當面質疑過曹興誠「為何偷跑?」也不是衝著曹興誠。

但是面對兩岸愈來愈不利的傾斜關係,政府如再不展現魄力,那就是嚴重的失職。

總統受訪談到兩岸經貿關係時,不再擘劃任何的開放措施,僅凸顯兩個重點:一個是兩岸交流不能「去政府化」,另外就是強化有效管理,不允許核心產業偷跑西進。

這正是中國新一輪對台統戰攻勢過程,橫亙在台灣眼前,攸關生存的兩大危機。總統府甚至還罕見地將總統受訪全文,登載在官方網站,顯示對問題的重視。

站在企業的角度,無不希望政府管得愈少愈好。但這種說法有待斟酌,如果要政府不作為,何以還要繼續執行促進產業升級條例相關規定,給予高科技等產業稅負優惠?不能對自己有利時,就要政府介入,一旦出現不利,就要求政府取消設限,甚至還違反遊戲規則偷跑。這不只是對合法業者不公平,更是把政府當成「莊孝維」。

總統前天還提到連美國對自己國內及其他國家,都要求管制敏感科技的輸出。這也凸顯出即便最資本主義化、最強調小政府觀念的美國,在這個問題上,也有著清晰與絕對的立場,絕對不會受制於「在商言商」而忽視對整個國家安全乃至國際和平的影響。

此外,這些受到國家政策保護、民眾賦稅挹注的科技業者,敢於偷跑西進,與政府公權力日漸不彰,有著高度的因果相關。

這裡面固然有法規面的不足,讓政府在「有效管理」作為上,缺乏有效的政策工具,但朝野政黨的長期惡鬥,延宕通過如科技保護法等法案,業者趁隙出走,更惡化此一趨勢。

從連宋訪中,看出中國正精準針對台灣情勢做出策略調整,只要繼續拉攏島內的在野力量,對台灣「去政府化」,就可弱化整個公權力的權威,業者也會更肆無忌憚偷跑,流失的都是台灣的利基。

這些狀況,已讓陳總統不得不跳出來強勢喊話,甚至指出沒有政府點頭的私相授受,任何協議「全不算數」。

但光喊話還不夠,基於整體的利益,政府必須對違法的案件儘速法辦,樹立威信,否則有些案件拖了多年,再做處理反難有遏制效果,還更凸顯政府效能不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