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單行道 除北大清華仍是清華北大

標籤:

【大紀元7月22日訊】7月19日起中國大陸各省份高考錄取工作陸續完成,隨著塵埃落定後總是幾家歡樂幾家愁。而這歡愁之中,最突兀的莫過於一批與北大、清華失之交臂的高分考生甘願落榜再花一年時間複讀(重考)。複讀生中六成以上是高分考生,他們複讀的定位十分明確,就是為了明年考上北大、清華等名牌大學。

高分複讀 北大清華是目標

據北方網報導,根據全國各地的資訊顯示,在第一批錄取工作結束,甚至在高考成績剛剛公布後不久,就有相當一批成績出色卻因種種原因和北大清華等名校無緣的高分考生踏上了複讀之路。北大清華等名校哪來這麼大的吸引力讓人義無反顧地蜂擁而上呢?國家重點課題《轉型期中國重大教育政策的案例研究》課題組負責人袁振東教授最近指出,「政策是造成教育差距拉大的主因」。

據人大附中一位畢業班班主任透露,在她的班上,只願意上北大、清華、人大的學生占絕大多數。

據不完全統計,僅2004年,北京、上海、湖北、天津、廣州、江蘇6省市600分以上的複讀生就有3,000多人,其中考上全國重點大學沒報到的達1,800人之多。

高分考生複讀 競爭更殘酷

以全國百所重點名牌學校為例,2004年這些學校總共招生在40萬左右,而同期全國考生人數為500多萬人,事實上形成了10比1的錄取比例,而這個比例在中西部地區更可以擴展到30比1甚至更多。

這些名校的低錄取率導致了高分考生的高複讀率。來自南京的資訊顯示,這個市部分複讀學校近日報名和諮詢十分熱烈,其中,甚至還有超過600分的絕對高分考生。

據統計,北京市複讀學校走讀制學生一年的學費在1萬4,000元左右,最高學費為1萬6,000元,最低學費為9,500元,遠郊區的寄宿制學校的學費(含食宿費)則高達2萬3,000元左右。如果一個孩子複讀一年,加上學費、平時的生活費、交通費等等,平均開銷將在2萬元左右。

學者指出,這是一種不太理性的「賭博式」複讀。高分學生有學不上,而是寧可複讀明年捲土重來,且不說在時間上的浪費,從一定程度上累積、加劇了「考高」的殘酷性,社會成本也在無形中增加。

「只有上北大才有希望」

有人曾在媒體發表評論指出:應當承認,能考高分的學生智商都不低,複讀一年對於學生本人及其家庭都是一件大事,豈是一時衝動作出的選擇?他要評估風險、權衡利弊得失。結論自然是:只要能考上北大、清華等幾家「中國一流」大學,多花一年時間(即推遲一年就業與掙錢),多花一年學費,多承受一次考試的壓力,也值得,不僅能彌補損失,而且將大有收益。

武漢一位高分複讀生的家長曾「悲壯」地說:「為了孩子能上北大,我們家砸鍋賣鐵也要支持他。上一般大學有什麼用?只有上北大才有希望!」

北大清華等名校為讓人們義無反顧地蜂擁而上呢?國家重點課題《轉型期中國重大教育政策的案例研究》課題組負責人的袁振東教授最近指出,「政策是造成教育差距拉大的主因」。

北大清華等名校之名,成因之一是國家超常規的巨額投資。有了錢不僅可以蓋大樓,更能夠以遠高出同行業的待遇從國內挖有專長的名師,甚至從海外高薪聘人。師生與海內外同行交流的機會也遠較別校多。學生尚未畢業,就有企業慕名前來簽約招人。這豈是其他為學生畢業找工作發愁的高校所能比的?

學者也指出,「如果教育主管部門能在顧及普及高等教育之餘,拿出同樣的精力建設更為大眾化的優質教育資源,哪怕能在十年內從政策上再扶植出十所「北大、清華」,這種情況也就不會像現在這樣困擾我們了。」

高分複讀,大家都去擠名校,是一種期望值的自我選擇,更是一種現實環境下的無奈,也許,更折射出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後的一種尷尬。@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中國2005年高考滿分作文賞析
女孩高考後自殺 疑是媽生弟弟怕書讀不成
貧困雙胞胎高考優異 妹妹無奈放棄大學
高考壓力蔓延 中考已成殘酷「獨木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