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風

廣州百年樂行會館 身世之謎仍未解

【大紀元7月9日訊】位於廣州市光復北路龍津街小禺裡14號,是一座廣州現今唯存的,已有百年歷史的樂行會館。由於現為普通民居,房屋幾經易主,近30年來屋主們及周邊的居民們無人知其「真身」。

據中新網7月8日引用新快報的報道,樂行會館建於清末民初,當時荔灣區的粵劇曲藝興盛,轄區內活躍著眾多由業餘曲藝組織組成的民間樂社,俗稱「私伙局」。而樂行會館就是西關早期一個大型的「私伙局」,由一些愛樂之人集資興建。據現在華林樂社的老樂人們回憶,會館在上世紀四五十年代曾非常「紅火」,名震西關。由於那時光復路一帶遍佈壽衣店、棺材店,一有喪宴,街坊們就會邀請會館裡的「樂師」們去「哭喪」,而樂師們從來分文不取,只當是「做善事」。會館活動一直持續到「文革」前。

  由於自「文革」期間起,樂行會館被叫停,開始「隱姓埋名」,被當做公房出租,因此30年來,沒有人知道其真正的「身份」。會館被人為分隔成很多小房間廉價出租,儼然是現代版的「七十二家房客」。今年「五一」期間,會館內一住戶黃偉明先生在清掃大門污跡時,無意中將石刻對聯上的灰泥掃去一片,露出「知音」二字。他甚感奇怪,於是他花了整整4天時間小心翼翼地將對聯上的批蕩全抹掉,最後呈現眼前的對聯讓他驚訝不已———上聯是「歌頌皇仁知音可訂」;下聯是「生逢盛世雅韻堪聯」。後來市、區的文物專家鑒定後一致認為,石刻對聯正是樂行會館的原始對聯。

  樂行會館是一間典型的西關大屋,坐北朝南,建築面積100多平方米,整座會館均由青磚砌築,門兩側石刻對聯寫著「歌頌皇仁知音可訂,生逢盛世雅韻堪聯」,對聯底配有蝙蝠圖案。橫額雖被灰泥封住,但依稀可辨其「樂行會館」字樣的題字。會館外立有一碑刻,碑高約80厘米、寬約40厘米,上刻「敬善堂產業,永遠不典不賣」字樣;會館內一住家的牆面上也有一塊銘記碑,據瞭解上面記錄了會館修建時間,捐資人姓名及數目等,但現已暫被水泥封存,看不清詳細內容。也許要想瞭解樂行會館的「身世之謎」,可能要寄望解封這塊銘記碑了。@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