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散文

傅佩榮:有事有苦有愛 人生有意義

【大紀元8月1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李開菊/高雄報導 在台大教書已25年之久的台大哲學系教授傅佩榮的學生常問他「人生有意義嗎?」而大師的回答也總是肯定的說「有」,並告訴學生,人生只要有意義,就可以活下去。

但在目前痛苦指數節節上升的現代社會,人生要如何有意義的活下去,有生活哲學大師之稱的傅佩榮提出了以儒道精神融入生活藉以提升身心靈的快樂、自在的哲學理論;簡單的說,就是要先把人生的意義掌握住,再行以儒道思想的真誠、達觀讓自己充滿信心、自在,進而產生智慧,達到人生快樂、自由的目的。

什麼樣的人生才有意義?傅佩榮在第一商業銀行文教基金會舉辦「新世紀生活家」高雄場的講座中,以「身心靈整合的藝術:自由自在、人生快樂」為題明白表示,人生有工作可以做、有人可以關懷、有痛苦可以受,具備這三樣的人生就有意義。

而有工作可以做,代表「身」體力行;有人可以關懷,生活中就有愛「心」;有痛苦可以受,就表示心「靈」的提升,可以激發潛能進步。

〈實例篇〉

提升身心靈 激發潛能

傅佩榮舉例證實以上的說法;有一位工作屆滿30年退休的公務員,因平時批公文習慣了,為了適應退休生活,要太太每天買菜前先開出菜單,等他批改後,才能上市場採購;這位退休公務員就是要感覺「我還有用」。

還有921震災後,整個台灣的愛心紛紛湧出,有的家長除自掏腰包外,也拿錢要孩子去捐獻,這就是充分展現出大家彼此的關懷,感覺人活著有價值。

至於大師傅佩榮本身,則是一個有痛苦可以受,而提升日後成就的典型例子;原來從小就有口吃毛病的傅佩榮,非常害怕在人面前說話,總擔心口吃被別人笑話,因此以奮發向上,考取好成績來掩飾自己的缺點,甚至別人討厭的考試,卻是他的最愛,直到高二那年,老師建議他報名參加口吃矯正班,人生才有了很大的改變,現在反而天天要演講;這就是他忍受了痛苦後,才有人生的提升轉變。

〈落實篇〉

人際關係三要件 人生就快樂

懂得人生的意義後,該如何建立自信的人生觀,進而達到自在、快樂的人生?

學哲學的傅佩榮特別強調儒道思想與精神,他說,一個人的自信絕不是狂妄自大,而是必須展現人際關係,任何人際關係又必須具備三項要件,即內心感受要真誠、對方期待要溝通、社會規範要尊重。

就像父母對不聽話的孩子責打,但孩子不會怨恨父母,就是因為父母心中對孩子有份真誠的愛,讓孩子感受到;而孩子長大後要孝順父母就是一種社會規範,但在孝順父母的當下,必須依自己的能力與他們充分溝通,不可任其予取予求,以致做不到時反而壞了彼此間的情感,這也就是說「人生不要追求能力範圍之外的事」,就不會有太多的非分之想,人生才能自信、快樂。

而真正的快樂,是必須由內自然而發;道家老子講究「人生的價值觀是相對的,不要太執著」,因此「無為而治」,其中的無為並非無所作為,而是無心而為,不要有刻意的作為、順勢而為,才不會為自己帶來壓力、傷害自己,人生自然就會活得快樂。

傅佩榮常給學生的座右銘是「外化而內不化」,也就是強調要學習儒道思想,整體看宇宙萬物,就能包容個別差異,進而尊重別人,但內心正確的價值觀卻絕不隨外在環境而變化;因此,一旦將儒道思想融入生活,人生即可提升身心靈,達到自在、快樂的目的。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