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不缺記者 卻是考驗媒體大戰場

標籤:

【大紀元8月14日報導】「以色列撤離加薩走廊」專題報導(中央社記者楊一峰特拉維夫特稿)以色列將交還屯墾區,每撤離一位屯墾區居民將約有四名軍警來協助,每三位被撤離的屯墾區居民,就有一名記者在採訪。

以色列要將屯墾區交還給巴勒斯坦人,世界媒體當然不能錯過世界頭條。以色列新聞局估計,屆時將有三千多名外籍記者從世界各地到以色列來採訪這件大事。

以色列地處阿拉伯世界,本身又和巴勒斯坦牽扯不清,向來就是中東新聞的焦點。平日在此常駐的國際新聞從業人員至少有、五百人,如此不到二點二萬平方公里土地裡,竟有這麼高密度的國際記者駐守採訪。

不少記者感覺:「在以色列,真的不缺記者!」

實際住在卡替夫二十一個屯墾區的以色列人約為八千五百名左右。以色列政府已準備出動四萬多名軍人及至少四千名的警察來執行這次卡替夫屯墾區的撤離案。也就是說,每撤離一位屯墾區民,約配置有四名軍警來協助撤離。每三位被撤離的屯墾區民,就有一名記者在採訪。

這次以色列主動撤離屯墾區的舉動,被視為以巴新和平的曙光,以色列政府當然重視這件「國際新聞」。但在口頭表示尊重媒體採訪時,以色列負責維持撤離案秩序的國防部也已對外表示,屆時將只有少數獲准的媒體代表才可以深入卡替夫屯墾區內實地採訪。

屆時,國防軍崗哨負責道路把關,其它的記者就只能待在屯墾區外的媒體中心,聽取國防軍所做的簡報。獲准進入卡替夫屯墾區的記者,在撤離案期間原則上是不准離開屯墾區內。

當然,不願接受這樣拘束的記者,也可能想辦法從別的地方突破,但突破時可能發生的任何安全威脅,就須記者自行負責。

幾千名國際新聞記者來來往往的以色列,看似新聞自由百分之百,但平日採訪又儼如在作戰。

六月二十一日以色列總理夏隆在耶路撒冷總理府,會見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時,以色列政府不願讓記者採訪,幹脆就把所有記者隔離在總理府大門外五十公尺遠的地方。阿巴斯預訂進入的時刻來到,安全人員還特別將汽車開出,擋住記者攝影的角度。

六月二十九日,以色列國防軍與警察正在驅趕進入卡替夫海邊一家廢棄旅館中建立抵抗據點的右派份子時,負責崗哨的士兵奉命不准記者進入,許多趕往現場的記者,只能在崗哨旁乾瞪眼。事件結束,國防軍才開放記者進入,記者想抗議也沒用。

七月十八日在以色列卡替夫屯墾區舉行的反撤離遊行抗議活動,以色列政府早在十三日下令將卡替夫屯墾區視為軍事區,禁止非卡替夫屯墾區居民進入。若記者想進去,必需先填表格,始可進入。

八月中旬的撤離行動,以色列政府採取了「高規格」防護措施,明顯有意控管不利的新聞,平日駐守當地的「國際新聞記者大軍」,則是考驗平日訓練與耕耘的時候。

相關新聞
二十萬以色列人遊行示威  反對撤出加薩走廊
哈馬斯發起「綠色」攻勢
巴勒斯坦暫設定撤離的屯墾區為軍事區域
以色列聯合黨黨內拒絕推翻夏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