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尋璀燦的中華古老文化

標籤:

【大紀元8月15日訊】

連接收聽

8 月9日,美國太空梭’發現號’在周折之后,終于成功降落在美國西海岸的加州愛德華空軍基地。此前,天气原因,”發現號”已經多次錯過返航窗口,始終無法降落佛州宇航中心。此前,8月9日早上,晨格林尼治時間9點,因佛州肯尼迪航天中心上空繼續濃云密布,曾再次妨礙”發現號”降落。真實讓人們揪心。

為什么人們如此關注此事呢?主持人楊楊認為,’哥倫比亞’兩年的慘劇實在是讓人們無法忘怀,2003年2月1日,是至今仍叫人悲痛万分的日子,具體情況是這樣的,美國’哥倫比亞’在結束了為期16天的太空任務之后,返回地球,但在著陸前發生意外,太空梭解體墜毀,有7宇航員全部罹難。据調查,導致”哥倫比亞號”失事的是從飛船燃料箱泄漏的絕緣泡沫膠。

航空航天局自從哥倫比亞號墜毀的悲劇發生后,出于安全考慮再也沒把航天飛机送上太空。自從1981年發射第一架航天飛机以來,航天飛机上外袋料箱上的絕緣硬性泡沫材料曾經多次脫落。哥倫比亞號的墜毀付出的代价最為慘重代价。

航天飛机的升空确實標志著人類科技的飛速發展,那么科技的發達給人們生活帶來了哪些變化呢?很多人覺得現在的生活節奏太快,人們感到壓力在增大,工作繁忙,很少有時間去享受生活。 于是很多人希望通過打坐或其它方式,例如去西藏尋找心靈的平靜。有人覺得西藏不很發達,可那里的人卻生活得很快樂。

那么在科技不發達的古時候,人們的生活又是怎樣一种情況呢?是否古代人的文化(科學)真的不如現在發達?古代人社會是什么樣的?人們怎樣的生活?

主持人楊楊、雪海和深瀾提出他們的看法。雪海認為,古時人們的語言(古文)非常优美、簡練,而現代人很少能讀懂,說明那時的文化很發達,人們修養也很好。

楊楊認為,中國古時人們信仰的是半神文化,敬天、敬地、敬神是社會普遍文化,社會有道德和信仰。那時的人們”知足常樂”,并精于琴棋書畫,陶冶情操,生活悠閑而安逸。深瀾認為古時的人敬天、敬地,懂得”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進而在內心對自己的行為有所約束。

從《易經》上看到,當時的人們”樂天知命,故不懮。” ,古人講”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孔子提出,不僅要”知天命”,而且要”畏天命”。

另外,在歷史長河中,各家有關養生長生的論述异彩斑斕,但几乎都有一共同點,那就是,重視道德修養被古代許多思想家和養生家放在養生的首要位置,看作是”養生之根”。

孔子提出”德潤身”,”大德必得其壽”,”仁者壽”,”修以道,修道以仁”等觀點。老子主張”少私念,去貪心”,認為”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楊楊認為,中華璀燦的古老文化能帶使人回歸人類應有的生活。(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去中國化」不是去中華文化  (三)
「去中國化」不是去中華文化 (四)完結篇
大馬董總路線不變 繼續捍衛傳統華教事業
中共不下台中國經濟沒希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