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千年古墓壁畫揭取始末

人氣 3
標籤: , ,

【大紀元8月18日訊】7月27日,河南省洛陽市古墓博物館的工作人員經過一個月的艱辛努力,將唐代皇帝睿宗李旦(西元662年至西元716年)做安國相王時兩位夫人唐氏和崔氏的兩座墓內壁畫進行完整揭取。這兩座墓中壁畫反映的內容為現實生活,由紅、黑、黃幾種礦物質顏料繪製而成,雖經千餘年仍然色彩絢麗。兩座墓中壁畫近百平方米,是此前洛陽市已發掘的各個歷史時期墓葬壁畫面積的兩倍,畫幅之大、藝術之精美,是河南省壁畫揭取規模最大的一次,在國內唐墓發掘中也屬罕見,有關方面初步判斷疑似“大唐皇家出行圖”,因此引起全國範圍的高度關注。
  
兩座“唐代皇墓”出土
  
今年3月,洛陽市文物人員在對洛陽新區規劃中的翠雲路上進行文物勘探時發現了這兩個有精美壁畫的唐墓,經過兩個多月的發掘,確定兩座墓均為磚室墓,相距不足百米,呈南北向,由墓道、甬道、天井、墓室四部分組成。墓道呈斜坡狀,甬道為長方形磚券,墓室為正方形磚券。
  
洛陽市第二文物工作隊隊長史家珍介紹說,東邊一座墓中出土一方墓誌,上書“大唐安國相王故孺人晉昌唐氏墓誌銘”。在該墓一座壁龕裏還發現了20多件仕女陶俑。西邊一座墓沒有出土墓誌,但卻出土有墓誌蓋殘塊、瓷盞一個、瓷碗兩個。墓誌蓋上有“大唐安國相王故孺人清河崔氏墓誌銘”字樣。
  
據史書記載,“安國相王”即唐睿宗李旦,是女皇武則天之子,唐玄宗李隆基之父。他在即位當皇帝前,曾做過洛州牧,並被封為“安國相王”,故可認定這兩座墓為唐睿宗李旦即位前兩位夫人唐氏和崔氏的墓。
  
史家珍說,從兩個墓中分別出土的墓誌蓋的相同字體、相同造型等方面看,二人應是在同一年安葬。據考證,唐氏卒時,李旦任武周時期的洛州牧;唐氏在此墓安葬時,李旦已被封為安國相王。由此推斷,墓葬距今已一千三百餘年。
  
另據瞭解,這兩座墓歷史上雖屢遭盜擾,墓中隨葬品多數已被劫掠一空,但考古工作者從沒有遭到盜掘的兩個不大的壁龕中,依然出土了300件二三十釐米高的紅泥陶俑。
  
罕世壁畫隨皇墓現世
  
“由於歷史上屢遭盜掘,兩座墓中出土隨葬品很少,而真正震撼考古界的是未被破壞的大型壁畫。”8月15日,洛陽市古墓博物館業務部主任李勝軍告訴記者,大型壁畫就是隨著這兩座墓室的發掘而發現的,整個墓室的發掘是今年3月份開始的,隨即壁畫便被發現了。
  
李勝軍介紹說,從墓道口開始,兩座墓墓道、過洞、天井、甬道兩側依次繪有青龍、白虎、人物、馬、駱駝等,構成出行圖,再現了墓主生前奢華的生活。其中人物、馬匹、駱駝尺寸和真人、真馬、真駝相差無幾。
  
據瞭解,唐氏墓內壁畫共殘留有人物38個、馬4匹、駱駝2匹、青龍1條、白虎1只。墓道左壁起首為青龍,隨後是一人、一馬,緊跟其後是一人、一駱駝,墓室內有侍衛、武士和僕人等。右壁除了起頭為白虎外,其他的和左側的一樣。白虎長5.4米,口吐長舌,爪踏祥雲,呈淩空欲飛之態。馬和駱駝肥碩強健,虎虎有生氣。墓道西側一個牽駝人頭戴三角形軟帽,應是當時典型的唐代服飾。崔氏墓壁畫殘留人物14個,墓道北段兩側一組人物保存完好,過洞兩測繪有兩個門神,面目猙獰,均背三尺長劍,一手握劍柄,一手執劍鞘,呈拔劍出鞘狀。
  
洛陽市古墓博物館壁畫保護技術負責人楊蔚青全程參與了壁畫的揭取,8月15日,他向記者確認說,他看到的壁畫內容豐富,繪畫技巧高超;畫中雖人物眾多,但面貌、服飾各不相同。壁畫畫幅巨大,但現場沒有打底稿時留下的痕跡,說明畫家經構思之後,運筆一氣呵成,使壁畫線條顯得簡潔流暢。墓中壁畫由紅、黑、黃幾種礦物質顏料繪製而成,雖經千餘年仍然色彩絢麗。
  
史家珍認為,這兩座墓中壁畫內容極為相似,墓內壁畫反映的內容多為現實生活,為研究者瞭解唐代的政治、歷史、繪畫、服飾、葬俗等提供了極為珍貴的形象資料。
  
甚至有文物專家認為,這次在洛河以南發現如此規模的壁畫墓在河洛地區還是首次,其繪畫技術之精美、藝術價值之高、壁畫畫幅之大為洛陽市唐墓發掘所未見,在國內唐墓發掘中也屬罕見。這兩座墓壁畫代表了唐代壁畫的最高成就。
  
揭取前先演練鏟刀功夫
  
為保護這一珍貴文物,洛陽市文物部門決定將兩座墓的壁畫進行完整揭取,後送博物館進行保護、展示,以保護墓葬壁畫見長的洛陽古墓博物館承擔了這一重任。
  
“這些壁畫是在厚5毫米左右的草泥加素灰牆面上繪製的,畫面基礎穩固性差,質地鬆脆、容易脫落、不易搬動,因此揭取難度非常大。”洛陽市古墓博物館副館長韓彥剛說,以前揭取墓葬壁畫都是請陝西等外地專家來,此次他們決定自己動手揭取壁畫。
  
韓彥剛介紹說,由於這兩座墓的墓室、墓道埋得比較深,揭取壁畫前,文物工作人員估計這座墓的壁畫面積不會超過70平方米。可進入墓室後仔細計算得知,兩座墓出土的壁畫近百平方米,幾乎是此前該市已發掘的各個歷史時期墓葬壁畫面積的兩倍,在國內唐墓發掘中也屬罕見。
  
洛陽市古墓博物館壁畫保護技術負責人楊蔚青說,揭取壁畫必須遵循保持文物原貌和揭取工序可逆性的原則,要做到這兩點,難度很大。洛陽以前揭取壁畫都是聘請省外專家來實施,專家的工作費用每平方米超過萬元,每平方米的工時差不多得一天。為了讓精美壁畫儘快“入住”古墓博物館,在詳細研究兩座唐墓的土質後,洛陽古墓博物館決定啃下這塊硬骨頭,自己揭取。
  
楊蔚青說,由於揭取工序對工作人員下刀的力度和位置要求極高,既不能離壁畫地仗層太遠,太遠的話附帶泥土過多難剝離,也不能太近,太近了鏟刀會破壞壁畫。為此,參與此次揭取的文物工作人員先在一面牆上練了一天鏟刀的功夫。
  
40度高溫奮戰一個月
  
7月9日,《洛陽日報》記者在墓室的現場看到,文物工作者在揭取一塊高2.1米、寬約1米的壁畫時,儘管這塊壁畫已經進行了加固,但揭取時,文物工作者依然非常小心,用鏟刀逐漸使壁畫與牆面分離,在分離過程中還要防止壁畫碎裂,七八個人忙了近一個小時,才將這塊壁畫成功揭取。儘管天氣涼爽,但一塊壁畫揭取結束後,許多人已是汗水濕透了衣襟。
  
洛陽市古墓博物館壁畫保護技術負責人楊蔚青說,他們根據壁畫的特點,首先對壁畫進行分割,總共分成了55塊。其中唐氏墓壁畫被切割成33塊,崔氏墓壁畫被切割成22塊,最大的面積為4個多平方,小的也有2個多平方,然後一塊一塊揭取。在對壁畫進行保護處理後,工作人員把一種植物性陶膠刷在壁畫上,然後蒙上棉布,準備進行最難的工序–揭取。
  
“由於此次是我們第一次自己揭取壁畫,所以特別小心,壁畫是不可再生的珍貴文物,一旦失誤就無法彌補,工作人員心中壓力都很大。”楊蔚青說,他們先用酒精對壁畫表面清洗除菌,再用加固溶液對壁畫全面加固,如此過程重複數遍,以增強壁畫的強度。然後,揭取人員在壁畫表面均勻塗抹膠水,覆蓋紗布,並在紗布上塗抹膠水,再用炭火對將揭取的壁畫進行烘烤,使壁畫與紗布連為一體,防止壁畫在揭取時脫落。之後,揭取人員將壁畫切割分塊,逐塊揭取,放在事先準備好的海綿夾板上固定起來,送往博物館。到博物館後,文物工作者還要除去壁畫背面的泥土,進行修補、拼接、復原等,使壁畫能夠以原貌展現于觀眾面前。
  
“揭取工作進行了整整一個月,從6月27日到7月27日,正是最熱的時候。”洛陽市古墓博物館業務部主任李勝軍說,因為壁畫需要烘烤,他們所工作的地方溫度經常保持在40度左右,在室內簡直是揮汗如雨,但是為了搶進度,七八個人輪番上陣,才在一個月時間把近百平米的壁畫完整的揭取下來。
  
期待專家來揭開壁畫謎底
  
8月15日,《鄭州晚報》獨家責任記者在洛陽古墓博物館看到,被海綿夾板固定好的壁畫放滿了三個近四十平方米的房間,由於還沒有進行必要的修復和保護程式,這些壁畫還暫時不能和遊客見面。
  
那麼這些壁畫到底反映的是什麼內容呢?一個普遍的說法是,發掘墓室的考古專家根據出土的壁畫的人物、動物和其他物品的特點,特別是青龍和白虎是當時皇家的標誌,初步判斷這兩座唐代墓壁畫是當時皇家的“出行圖”。
  
“這個說法現在還不能肯定。”楊蔚青告訴《鄭州晚報》獨家責任記者,由於此次墓葬的發掘報告還沒有撰寫完畢,所以還不能肯定壁畫的具體名稱,這需要考古專家們經過辨認、分析之後才能作出權威認定。“我們也希望全國的考古專家們來研究和討論這個壁畫的內容,早日揭開壁畫的秘密。”楊蔚青說,他們目前準備開始修復壁畫,經過修復後,這些壁畫將會按照墓葬原樣,進行保護性展出。
  
洛陽市古墓博物館業務部主任李勝軍透露,洛陽市此前保存的歷代墓葬壁畫的總面積有50多平方米,加上這兩座唐墓壁畫,總面積近一百五十平方米。為保護、展示已經發掘出土的歷代墓葬壁畫,洛陽市準備在古墓博物館建設壁畫墓葬陳列館,包括這兩座唐代壁畫墓的歷代壁畫墓葬將原貌搬遷復原到陳列館內,供中外遊客觀賞。@@

(中華大參考)

相關新聞
李家同:如果米開朗基羅復活了
南京發現南宋古墓疑為秦檜墓
南京發現南宋古墓疑為奸臣秦檜墓
昆崙山流水古墓群驚現獨特墓葬文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