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博物館指失竊的文物資助恐怖分子

人氣 1

【大紀元8月1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鍾行憲台北特稿)美軍在兩年多前攻陷巴格達後,伊拉克國立博物館在混亂中慘遭劫掠,一萬五千多件館藏珍貴文物不知去向。博物館館長喬治最近表示,其中大約半數業已尋回,但是富有藝術收藏家購買失竊的伊拉克文物,已在無意中資助叛亂分子的活動。

領土橫跨底格里斯河與幼發拉底河、由波斯灣延伸到陶魯斯山脈的現代伊拉克,大致就是古代美索不達米亞的領土,也是人類文明的搖籃之一。在中世紀時代,伊拉克曾是伊斯蘭帝國的中心,巴格達則是由摩洛哥延伸到印度次大陸地區的文化與政治首都,十三世紀蒙古人入侵才導致伊拉克的影響力逐漸衰退。

美國攝影記者鮑克與考古學期刊編輯舒斯特收集二十二位學者、考古學家、文物保存者和記者的文章,在今年六月出版「劫掠伊拉克博物館:失去的古代美索不達米亞遺產」一書。

這本書敘述伊拉克地區的歷史和藝術,也紀錄二○○三年四月伊拉克國立博物館慘遭劫掠的情況,旨在讓人了解伊拉克,並呼籲世人提供協助。銷售這本書的一部分收益將捐給美國保羅.蓋提信託基金與世界文化遺產基金會設立的一個基金,協助重建伊拉克國立博物館並保存美索不達米亞藝術。

伊拉克博物館館長喬治說:「許多人並不了解伊拉克,只知道伊拉克盛產石油,但是伊拉克有過輝煌的歷史,那不只是對伊拉克人而言,也是整個人類的歷史與文化。」

喬治指出,「每個人都應當知道的是」,文字、哲學、宗教、美學和國際貿易都是發源於底格里斯河與幼發拉底河之間的區域。

伊拉克在一九二三年成立博物館收藏考古發現的美索不達米亞文物,最初是在巴格達底格里斯河東岸一幢政府大樓的一個房間,一九六六年遷到底格里斯河西岸一棟兩層的磚造樓房,一九八六年再擴建。

館藏有浮雕、雕像、陶器、玻璃器皿、象牙雕刻、紡織品、圓形石印、楔形文字泥板、珠寶和其他貴重金屬製品,其中包括一九八八至九○年在尼姆拉挖掘到的一批金飾。

伊拉克博物館慘遭劫掠最初的損失估計事後證明是過於誇大。原先認為失竊的尼姆拉金飾在一九九一年波斯灣戰爭期間被鎖在伊拉克中央銀行的金庫裡,結果發現它們還安然在金庫裡。一箱箱的古代手稿也安全存在一個防空洞裡。

然而,博物館陳列室和貯藏室裡的一萬五千多件珍貴文物不知去向,其中包括大約五千枚圓形石印、古代木門、金屬與石刻雕像、陶器和金銀物品,讓人懷疑一部分是「內神通外鬼」的結果。有些無法搬動的大件文物則遭到劫掠者的嚴重破壞。

喬治在「劫掠伊拉克博物館」一書的序言中指出:「有這樣一本書是非常重要的,它可避免另一個博物館發生這種悲劇。博物館工作人員應當更加留意,以警衛和電子裝置以外的方法保護他們的博物館,並且隨時有人留守處理劫掠或洪水、地震、大火等天災情況。」

這位館長表示,好消息是遭劫的館藏文物大約已有一半尋回,其中包括該館最珍貴的收藏品之一、考古學家認為是紀元前三千三百年到三千一百年之間精美雕刻的一隻三呎長雪花石膏花瓶。雖然破損情況相當嚴重,但是保存人員已將它修復。

目前尋回的失竊文物只有將近四千件已歸還伊拉克,另外兩千多件在約旦古物部門、一千多件在美國、三百多件在敘利亞、三百多件在義大利,還有一些在科威特和沙烏地阿拉伯。

喬治說,這些文物大部分都有文件證明,許多還印有伊拉克博物館的收藏編號。「我們有這些文物的照片,也已和那些國家的主管當局連絡。等到時機成熟,我們一定會把它們運回巴格達。」

他又說,壞消息是還有一半遭劫的文物下落不明,而「有錢人正在購買失竊的文物讓錢回流到伊拉克,被恐怖分子團體用來採購武器和彈藥對付伊拉克警察和美國軍隊」。

喬治表示,美國警方遏阻失竊的伊拉克文物流入的工作做得很好,但是「許多那些文物還是輾轉流入美國」。

他在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六月下旬在巴黎舉行的一項伊拉克文化遺產會議中強調:「國際社會必須阻止這些文物出售,因為那些錢會流入恐怖分子手中。」

若干中東與歐洲私人收藏家已坦承擁有蓋有伊拉克博物館收藏印記的文物。愈來愈多的電腦網站也在兜售美索不達米亞文物,顯然有些就是伊拉克博物館失竊的珍藏品。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二○○三年九月成立來協助保護伊拉克文化遺產的一個專家委員會,讚揚約旦等國家保管伊拉克失竊文物的努力,但是認為土耳其和伊朗必須多加合作。

相關新聞
雲南驚現死亡之村 衆多村民猝死
巴格達連續爆炸43死75傷
視障學生訪台北縣陶瓷博物館 動手做陶藝
清康熙臺灣輿圖委日專家修復  可望年底完成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