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毒魚令香港魚市遭受嚴重損失

標籤:

【大紀元8月26日訊】(美國之音記者:韋娓2005年8月25日華盛頓報導)由於從中國大陸出口到香港的魚類被查出有毒,這不僅在香港市民中引起恐慌,而且打擊了香港的魚市行業。香港的漁業商會甚至警告說,如果政府不能提出有效措施,恢復消費者的信心,他們將考慮在這個週末罷市。有關人士呼籲中國大陸當局加強食品安全質量控制,完善檢測制度和食品安全法律體系,以杜絕這種危害生命的事件今後繼續發生。

*多種魚類被查出含有緻癌物*

最近從大陸運進香港的多種淡水魚被檢驗出含有緻癌物質“孔雀石綠”,而鰻魚的問題更為嚴重。

香港食物環境衛生署表示,從8家食品點和零售店中檢驗的14種鰻魚食品裡,證實有11種含“孔雀石綠”,貨源都來自中國大陸。這在香港引起驚慌,更導致香港魚市場幾乎癱瘓。

*香港魚市場慘淡經營*

星期四一早,長沙灣魚類批發市場的淡水魚供應只有平常的20%,生意額下跌了80%到90%。 香港新界養魚協進會理事長說,當地雖然批發價降了50%以上,但是生意清淡,估計每天的損失達8萬元港幣。

香港魚市上60%的本地淡水魚即使沒有孔雀石綠,也賣不出去。香港的養魚業人士說,他們手頭目前有3千噸鹹水魚和淡水魚,如果繼續滯銷,損失將超過2億元港幣。

*業者促政府挽回局面*

為了抗議政府管理不善,香港的淡水魚業者正醞釀於27號罷市。在廣東中山的魚場經營人也說損失慘重,希望政府儘快推出有效措施挽回局面。

香港衛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週一岳本星期前往北京,與國家質量檢驗總局開會研究處理大陸毒魚出口香港的問題。

週一岳說,港府會繼續抽驗並公佈魚的抽樣化驗結果,他還說已經得到廣東省和深圳市有關部門的合作,相信今後運到香港的魚含孔雀石綠的數目會大幅度減少。

*世衛組織促中國加強食品安全*

世界衛生組織也敦促中國改進食品安全質量控制,以防止與動物相關的致命疾病的蔓延。世衛組織的中國代表說,中國近期發生大量的食品安全恐慌,說明中國需要有效的食品質量檢測系統。

他表示,在中國,大部份農民飼養家畜都在家裏,與家畜朝夕相處,這就是不久前爆發的禽流感和致命的豬鏈球菌感染傳播的重要因素。他說,還存在化學製品的威脅,某些化學製品添加在食品裡危害人體。所以需要有一個檢測食品的系統保證食品安全。

*中國食品帶毒引發恐慌*

在香港發生毒魚事件之前,在中國大陸毒奶粉、毒油、毒酒、毒肉等危害生命的事件時有發生,人們對大陸食品 安全問題的恐懼日漸加深。

據悉,當前食品加工企業安全保障能力差,使用非食用物質加工食品,並濫用食品添加劑,例如把甲醇兌在白酒裡,醃製鹹魚時添加敵敵畏殺蟲藥等。

研究食品安全法律問題的專家指出,中國必須完善食品安全法,並要構築系統的食品安全法律體系,加大懲罰力度,堵塞投機取巧的漏洞。此外還要加強動植物進出口的檢疫制度並加大懲罰措施的力度。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香港五人吃珊瑚魚中雪卡毒
中國嚴查孔雀石綠毒魚 北京魚市抽檢
南市中石化毒魚送焚化爐銷毀  附近民眾力阻
港府承認食物安全機制被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