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股論金>誰是炒樓大贏家?

標籤:

【大紀元8月5日訊】香港人什麼都喜歡炒,例如股票、絕版玩具、車票等,但最喜歡炒而又炒得最瘋狂、最驚人的莫過於炒樓。觀察每週或每月出版有關於樓市的刊物之數目,已感覺到這城市的炒風熾熱,那些刊物包括睇樓王、置業家居、樓經和旺鋪通等,圖文並茂,繪形繪色。

炒樓可使人「一朝鳳凰」,亦可令人「一敗如水」。羅兆輝一生大起大跌,可謂「成亦炒樓,敗亦炒樓」。到了今時今日,仍然有大批專業炒家,如「摸王」黎汝遠等繼續極度活躍於樓宇市場。

那天有位地產經紀朋友告訴我,有炒家購入擎天半島一高層單位,於三個月內轉手,帳面賺七十萬。在網上或報章上通常都會看到很多類似的新聞,但我卻與這位地產經紀朋友討論,到底那炒家自己賺了多少?由於那炒家以超過港幣七百萬元購入該單位,印花稅高達3.75%。若用七百萬計算,印花稅二十六萬,經紀費大概十四萬(一買一賣,共兩次成交),連同律師費和一般雜費,共約四十多萬。如有銀行按揭,罰息七萬三千(以七成按揭,罰1.5%計算),費用直迫五十萬。

剖析過後,那炒家實質進帳大幅下降到二十萬左右。大家千萬要注意,若樓價下滑,炒家蝕的可不豈二十萬!以剛才分析,樓價升大約10%,炒家賺二十萬;樓價如跌10%,炒家即輸超過一百萬。若升跌機會一樣,或以比率60:40計,這投資價值仍是「風險高,回報低,不平衡」。

怎麼這般沒理由?任何遊戲總應有個贏家。這兒有兩個贏家,大贏家是無本生利的政府,小贏家是「中間人」經紀行。經紀行說到尾頂多是小贏家因為它們亦有一定的風險,個別低級經紀更不用說,薪酬低,日曬雨淋,開不了單更苦不堪言。但基於市場上有了某些贏家存在,儘管樓價升了100%,假設炒家業主已轉手五次,各人所賺加起來亦可能只有50%,成本比買股票貴出十倍。

自新地(0016)的凱旋門項目推出後,本人對香港樓市擔憂加深,它的呎價創下香港新高,一呎之地貴得駭人聽聞。新地雷霆曾表示大部份買家乃自住客,但實際上這兩個月來已見有多宗二手成交,在美聯物業(1200)的網上更存有大量二手單位放盤。大贏家又一次成為大贏家,而炒家「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那是他們的事,最令人氣憤的是真正想買樓自住的一般市民卻因他們而遭殃。正是炒家「雖不殺伯仁,但伯仁卻隨時因他而死」。

樓宇本為人用以解決「衣食住行」裡的「住」,但現在炒家比自用買家還要多,請大贏家不要忘記幾年前的樓市大災難,慘況還歷歷在目。助長炒風,只會重蹈覆轍,但願負資產三字永遠絕跡香港。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中共倒查30年追繳稅 分析:大量民企或倒閉
中國房價加速下滑 新房價跌幅創10年來最快
用高科技假裝工作 富國銀行解僱十餘名員工
美國超越中國成東盟最大出口目的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