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的CEO 30世代投入非營利組織成趨勢

標籤:

【大紀元8月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蓉台北五日電)想做CEO(ChiefExecutive Officer )不見得一定要到企業上班,最近台灣三十世代許多年輕人反而投入非營利組織,訓練職場專業能力;之前在知風草文教協會工作的陳秋山認為,可藉此到他國服務獲難得體驗;靜思書軒專案組長蔡青兒則認為學習到專業,更充滿理想和熱情。

在新一期的「30雜誌」中特別企畫「非營利組織的競爭力」,專題報導台灣已有愈來愈多的三十世代積極投入在非營利組織這塊另類工作領域中,在非營利組織向來資源不足與磨練不斷環境下,他們是自己的CEO ,包辦所有大小瑣事,在有限資源裡爭取無限空間,反而培養出更多元能力。

目前在一家國際醫療非營利組織服務的陳秋山說,「如果你有一個夢想,希望趁年輕時到世界各地去看,參加非營利組織是一個很好的方式」。

一九九七年,二十八歲的陳秋山加入知風草文教協會,外派至柬埔寨,負責成立當地的街頭流浪兒之家。在這之前,他也曾經隨著慈善團體組織前往亞塞拜然等國家,進行當地難民營食物與帳棚發放的短期協助。

在異地的非營利組織工作經驗帶給他許多磨練,尤其是在柬埔寨這樣一個人民普遍貧窮的國家,無論是工作或是生活都必需以克難方式逐一適應。

他儘量降低對生活品質需求,努力克服炎熱氣候與不同民情,走訪當地來自其他國家的非政府組織團體,與各國非營利機構工作者交換意見與溝通,以整合資源協助街頭遊童。

投入非營利組織的訓練,讓陳秋山英文流利,甚至能說一口柬埔寨語;他說,獲得很多無形的東西,是無法用金錢衡量,更重要的是所見不同,讓他更能接受自己,而當身心都平衡時就是最好的競爭力。

蔡青兒是二十六歲的菲律賓華僑,四年前來台加入慈濟基金會工作;其實當初大學畢業時,她已獲得知名外商公司聯合利華Unilever選中,但她放棄到跨國公司工作機會,反而選擇到台灣加入慈濟基金會。

她強調,自己並不是為一份薪水工作,加入非營利組織讓她有機會派到國外,協助當地靜思書軒成立,視野比以前開闊,也讓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熱情得以實現。

另一個例子是陽光基金會廣宣部主任王君裳,在經歷高薪重要工作後,她也於幾年前投入非營利組織行列;她認為,在這裡工作,每個人都是自己的CEO,有勞力的付出,但也需運用到管理的智慧,很多同事從非營利組織出去,什麼都能做,在這裡可以練就一身本事。

相關新聞
嘉義縣今年的英語學習列車
六類茶各有益處  1種茶最消脂、1種茶更延壽
如何把惱人的海鷗從你家趕走? 專家這麼說
如何讓蘭花重新開花? 園藝達人教你祕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