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淺析“信”

人氣 13
標籤:

【大紀元9月10日訊】《說文解字》對“信”字的解釋是:“誠也,從人從言,會意。”可見“人”“言”稱之為“信”,即人說的話叫“信”。人的言論應當是誠實的。

傳統道德所強調的仁義禮智信中,信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組成部份。古代的聖哲先賢把守信視為一項崇高的美德。從古到今,相互之間講信用、守信義已成為人與人之間交往所要遵循的基本道德規範,也是立身處事的根本態度和原則。

“言而有信”,指說了話就要負責任,要算數。“君子一言,駟馬難追。”是比喻有德君子說出的話是一定要遵守的。還有如“一言九鼎”、“一諾千金”、“言必行 行必果”等都是強調一個“信”字。

講信用,守信義,是立身處世之道,是一種高尚的品質和情操,它既體現了對人的尊敬,也表現了對己的尊重。講信用是忠誠的外在表現。一個講信用的人,能夠前後一致,言行一致,表裏如一,人們可以此了解這個人的為人和道德操守,進行正常的交往。如果一個人不講信用,前後矛盾,言行不一,對於這種人,是無法進行正常交往的。所以守信是取信於人的第一方法。信任是守信的基礎,也是取信於人的方法。

因此,古人云:“禍莫大於無信。”意為沒有比喪失信用更大的禍患了。《左傳》中說:“失信不立。” 失去信用,就不能立身立國。《論語》中說:做為一個人,卻不講信譽,不知那怎麼可以。就好像大車子沒有安橫木的輗,小車子沒有安橫木的軏,如何能走呢?《老子》中說:“輕諾必寡信。”輕易向別人承諾的人一定很少講信用。孔子說:說得多,做得少,君子以此為恥,謂之“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不但修身齊家需要講信用,治國更需要講信用。孔子的學生子貢曾向老師請教治國的辦法。孔子說:“一是讓老百姓豐衣足食,二是國家擁有強大的軍隊;三是取得臣民的信任。”子貢問:“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條,應該先去掉哪一條叫?”孔子說:“去掉軍隊。”子貢又問:“如果再去掉一條呢?”孔子答:“去掉衣食,寧可不得足食,也要保住信用。如果得不到臣民的信任,國家遲早要滅亡。”

歷史上有“烽火戲諸侯”的故事,說的是因為周幽王因喪失信用,而最終導致了國破人亡,已足以引以為鑑了。

【明慧網】(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傳統文化】過度奢侈 天降奇禍
組圖1:韓國雖小  “退黨”聲高
【傳統文化】為人處事 謙遜為上
【傳統文化】六爻都吉的謙卦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