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政大台文所成立 為政大人文社會研究拚圖補齊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9月1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翁翠萍台北九日電)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獲教育部核准於今年九十四學年度設立,教育部長杜正勝、政大校長鄭瑞城、第一任所長陳芳明今天共同揭牌,象徵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鎮的政治大學把欠缺的台灣主體性與在地性的這一塊補齊。

杜正勝隨後以「歷史文化研究的新思維」為題發表專題演講。

台灣各大學目前有十一個大學設有台灣文學系與研究所,台北縣淡水的真理大學最早於八十六學年成立台灣文學系,靜宜、成大、中山醫學大學陸續設台文系,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大、中興、中正、清華、台師大陸續設立台文所,政大是第十一所大學設立台文所。

鄭瑞城在政大台灣文學研究所揭牌典禮後致詞說,政大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在台灣是重要的學術殿堂,在國際化的推動也有小成就,遺憾的是在台灣主體性這一塊,九十一學年之前沒有獨立單位對台灣人文社會做研究,好像失落了很重要的一塊。

因此,鄭瑞城表示,政大九十一學年先設立台灣研究中心,九十三學年成立台灣歷史研究所及台灣研究英語碩士學程,今年九十四學年成立台灣文學研究所並開始招生,就是對台灣主體性與在地性做呼應,對台灣這塊土地寫過歷史、文化留下痕跡的記錄,現代台灣人應有所回應,也是很單純、很可貴的心情。

鄭瑞城說,政大台灣文學研究所今天揭牌,其實已經運作很久,並已經投下很大心力,對於政治大學的發展來說,好似拚圖尋求完整圖形,如今拚圖到台灣文學,再繼續拚其他塊的圖,也將會有更大力量對台灣歷史、台灣文學研究做更大貢獻,並把政大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失落的一塊予以補齊。

陳芳明致詞說,台灣是移民社會、漢民社會、原住民社會、外來民族社會,使台灣人文學多元化,政大成立台灣文學研究所,是整個台灣人文社會發展的重要趨勢,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希望發展出多元與包容的台灣文學研究所。

他表示,台文所對語文要求不會獨重漢文書寫,因為台灣複雜的歷史背景,使它在每個時期有不同語文、意識形態和書寫主題,所以課程設計將側重語言與各領域的教學,現有師資四人,教師專長涵蓋台灣文學、台灣歷史、台灣古典文學、現代文學、日據時代台灣文學、日本近代文學與台灣等領域。

政大台文所學生除畢業論文外,須修滿三十二學分,其中四分之一學分經諮詢所長後,得修習所外包含校際選課相關課程,目前列出的課程有二十七種,包括史料學、後現代主義、後結構主義、後殖民理論、女性主義、自由主義、馬克思主義、台灣儒學等思潮都納入課程設計,客語文學、日據時期文學等也納入。

政大台文所對學生的外語也有要求,學生入學後,須於參加學位考試前取得一種高級英文檢定考試通過的證明,這些檢定包括托福紙筆測驗五百五十分以上、托福新制電腦測驗二百一十三分以上、TOEIC七百五十分以上或全民英檢中高級以上英文能力證明;學生提出學位論文口試前,須通過第二外國語鑑定,以日、德、法三種語言為主;另有必須參加學術活動的要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