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長恨歌》四大得失 鄭秀文可圈可點

人氣 19
標籤:

【大紀元9月24日訊】(中華網9月23日報導)電影《長恨歌》昨天在上海舉行了觀摩活動。影片在影像、故事結构以及細節的把握上确有新意,但仍存在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而這也可能是其落敗威尼斯電影節的原因。  

  得:敘事技巧獨特
  
  失:故事零落瑣碎
  
  關錦鵬早在接手《長恨歌》之初就表示,他將不會用影像去肢解原著小說,而是著重于去表現原著小說的韻味。從結果來看,電影《長恨歌》相當重視講故事的技巧,并且希望用這种手段來填平小說和電影之間在受眾認同上的差距。導演別出心裁地把原小說第三人稱的敘述改為程先生的第一人稱敘述。女主角王琦瑤身邊出現過角色的最終命運,也都是用一行小字一筆帶過,展現導演心中的想法。
  
  不過令導演沒想到的是,這些精心构思的故事技巧同時也讓整部影片顯得相當零落和瑣碎。觀眾始終難以抓住情節主線,總是在梁家輝扮演的程先生和鄭秀文扮演的王琦瑤之間搖擺,搞不清楚到底誰才是影片的主角,哪一邊的故事才是導演真正想要鋪開的脈絡。
  
  得:鄭秀文演技有突破
  
  失:性格命運缺乏鋪墊
  
  雖然國語還不過關,口音也頗重,但鄭秀文扮演的王琦瑤還是可圈可點。特別是几場情緒爆發的戲,真正是做到了導演需要的歇斯底里,又是撞牆、又是捶地板。不過在角色的整體把握上,鄭秀文還有些欠缺。除了造型的變化之外,難以把那种不同年齡階段的滄桑感表現出來。這除了鄭秀文自身的原因之外,影片對人物的鋪墊不夠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例如鄭秀文歇斯底里發神經的那段戲,因為缺少了足夠的戲份鋪墊,情緒的爆發讓人感覺很突兀。說實話,鄭秀文的這段表現無可挑剔,但效果卻讓人覺得莫名其妙。
  
  得:視點濃縮由小見大
  
  失: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關錦鵬在《長恨歌》拍攝過程中接受記者采訪時曾表示,小說《長恨歌》的容量太大,要改編成2個小時的電影必須要濃縮。電影《長恨歌》充分體現了關錦鵬的這一想法,尤其是把視點高度濃縮在王琦瑤和程先生這兩人之間。而時代背景則被導演模糊,甚至讓人難以感覺到時代的變遷,這也就讓觀眾對于王琦瑤這個人物的變化感到莫名其妙。如果單純認為是男人改變了王琦瑤的話,那么對于《長恨歌》的理解就膚淺了很多。其實女主角王琦瑤因為拒絕与時代同步而被拋棄的悲劇,才是影片真正的內涵;但可惜的是由于時代背景的模糊,這一層含義也被模糊掉了。
  
  得:人物簡單明了
  
  失:配角來去匆匆
  
  除了鄭秀文和梁家輝之外,《長恨歌》里其他的角色可以說都是簡單明了的配角。無論是李主任、康明遜還是王琦瑤的女儿,每個人物都是來去匆匆。這也可能是導演把原著小說進行高度濃縮的結果,有些人物甚至連性格特征都還沒有表現就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例如黃奕扮演的王琦瑤的女儿,除了和王琦瑤無謂地大吵一場之外就不再有下文。
  
  從整體上來看,《長恨歌》還是值得一看的影片。可能是因為起用張叔平擔任美術指導的原因,影片中的一些影像段落甚至讓人想起了《花樣年華》。影片對于上海的風情也有不少詳盡的表現,對于上海觀眾來說有一定的親切感。在國慶假期,看一下這部具有文藝气質的影片也是不錯的一個選擇。(新聞午報)(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下崗工人長恨歌
《長恨歌》投資方瞄準張含韻 9.25答謝歌迷
金馬獎11月舉行頒獎典禮 周杰倫角逐影帝
《如果毽R》報名角逐奧斯卡 陳可辛表示有信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