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分析:互聯網民主力量引反彈

《九評》受中國關注 “九評”二字的網站中90%被封鎖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9月29日訊】在當今的中國大陸,互聯網上言論日趨活躍,越來越多的資訊通過新媒體傳播。隨著新媒體對中國政治局勢影響越來越顯著,當局開始不遺餘力地封殺“負面”言論和信息。

以互聯網和數碼技術爲基礎的新媒體給中國的發展帶來機遇,但卻給當局的言論控制帶來挑戰,也使中囯共產黨這個執政黨以及中國政府的封閉式管理産生難題。

嚴密控制

中國政府採用思科、北方電訊、Sun、3COM和微軟等西方大公司提供的技術來封鎖網絡,並命令網路公司幫助政府過濾“敏感”言論。據專家稱,網路控制部門過濾的“關鍵字”多達1,000到1,500個。

微軟在中國的MSN博客空間設置了篩檢程式,Google此前在其新聞頻道的中國大陸版上也拿掉了被中國政府封閉網站內容的存檔。雅虎中國更被指幫助中國當局調查網上異見人士。

早在今年4月,由哈佛法學院、康橋大學和多倫多大學共同組建的“開放網路促進會”(OpenNet Initiative)就發表了一份關於中國網路封鎖的研究報告。報告稱:“中國的網路過濾系統是全世界最發達的。比起其他有些國家的類似系統,中國的網路過濾範圍廣,手法細緻,並且效果顯著。整個制度包括多層次的法律限制和技術控制,牽扯到衆多的國家機構,以及成千上萬的政府職員和企業員工。”

報告指出,中國政府封鎖了大部分提及法輪功、“六四”事件或異議政治團體的網站。海外中文報紙《大紀元》去年底刊登的《九評共產黨》系列社論顯然也受到中國政府的關注。報告說,提及“九評”二字的網站中,有90%被封鎖。《大紀元》正在鼓勵中共黨員退黨,並表示已經有460多萬党團員在網上聲明退出。

政府網站和網評員

香港城市大學的李金銓教授評論說:“儘管官方進行了全面和強有力的控制,但根本不可能達到完全控制的程度。”

因此,除了被動地封網之外,中國政府也大力發展官方網站,大搞網上宣傳。李教授說,中國全部網站的10%是由政府直接建立和經營的,各級政府共建立了150多個主要新聞網站。

爲了掌握網上輿論的主動權,中國政府還成立了一支專職的“網上評論員”隊伍。據廣州《南方周末》5月19日報道,這些網評員雖是拿政府工資的專職人員,卻裝作普通網友在網上發言,試圖以非官方的面目引導網上輿論。到去年年底爲止,北京已經培訓了來自全國各地的127名網路評論員。

民族主義

但互聯網在輿論陣地上的作用應該說還沒有完全被中國當局所左右。政府對這個發展趨勢感到憂慮,擔心共產黨會失去對大衆輿論的主導和控制權,所亦千方百計阻止所謂“有害資訊”。

今年春季席捲全國的反日示威活動顯示了新媒體的政治動員能力。4月份,中國政府禁止正式媒體報道反日示威,但是遊行組織者利用網上BBS、電子郵件和手機短信等方式發出資訊,鼓勵民衆參加遊行,並通知遊行路線。

在1999年北約轟炸中國駐貝爾格萊德大使館和2000年美軍偵察機和中國戰鬥機在南海上空相撞事件中,互聯網也起到了類似的作用。

新媒體對中國政治的影響早已引起學界注意。李金銓教授分析說,利用互聯網進行民間動員的事例大部分都和民族主義有關,因爲中國網民大多是居住在城市的學生和年輕的職業人士。這些人一般都對嚴肅政治採取玩世不恭的態度,他們唯一感興趣的政治話題就是民族主義。

言論平臺

但是,網上言論對國內政治的影響也決不能忽視。2003年,當官方媒體對薩斯(中國官方至今還將其婉稱爲“非典”)大爆發一聲不吭時,中國大部分民衆是通過手機短信和網上傳言得知疫情的。

也是在2003年,大學畢業生孫志剛被打死在廣州一家收容所裏。網民對這起慘案作出了極端憤怒的反應,最後政府被迫廢除已實行多年的所謂“收容遣返制度”。

澳門大學傳媒學者吳枚評論說:“中文BBS已經演變成一個獨特的平臺,在全球華人社區中傳播資訊,分享公衆言論。”

政治動員力量

在傳統媒體受政府控制的情況下,互聯網和手機短信等新媒體的興起,爲中國民衆開創了新的民間溝通渠道和組織資源。但是,在目前受到嚴密監控的網路環境中,新媒體影響政治形勢的作用仍然受到很大限制。

在英國卡地夫大學研究中國互聯網的學者認爲,如果關注政治問題的中國網民,尤其是那些來自弱勢群體的人士,不斷利用網路表達自己的訴求,他們最終有可能“重塑大陸的公民社會和政治文化”。

但是學者們也指出,在現階段,大多數中國公民仍然沒有能力參與網上的公衆討論。李金銓教授也對新媒體的政治影響力有所保留。他說:“資訊的流通可能會激發壓抑已久的不滿情緒,從而引發一場運動。但是如果沒有組織,這樣的運動將很難維持。”

中國的互聯網和新媒體正在蹣跚而行。

BBC中文網報道(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中國東北地區乾旱蔓延加劇
內蒙古及東北遭遇百年罕見嚴重乾旱
中國就日本在東海調查海洋資源提出交涉
日人多主張強行遣走黑工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