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報告評估松花江污染國際影響

標籤:

【大紀元1月14日訊】(美國之音記者:申華2006年1月13日華盛頓報導)聯合國環境機構的報告提出,要預防松花江春季河水解凍後殘餘的有毒化學物質可能對環境造成的危害。報告還對松花江污染事件的國際影響進行了評估。

*指出污染潛在影響尚未結束*

聯合國下屬的環境計劃署日前發表了對去年中國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的調查報告。路透社援引這份報告的內容認為,這次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的潛在影響目前還沒有結束,有毒化學物質可能繼續以幾種形態存在。

報告認為,春天江水融化時,部份凍在松花江冰裡的殘留化學物會由固態轉為液態,順流而下。另外,隨著水流的加快,沉在江底濃度較高的有毒化學物會逐漸浮上水面。除此之外,殘留化學物還能以氣態形式污染空氣。

報告特別指出,對吉林化工廠爆炸引起的有毒化學物質洩露的監測前一階段主要集中在水體方面,忽視了有毒化學物蒸發到空氣後對周邊生物的潛在影響。報告因此提出了一系列後續污染檢測建議,尤其是空氣和水污染的監測。

國際媒體廣泛報導了報告中提出的警告,認為今年春季松花江中的有毒化學殘留物可能會“沉渣泛起”。不過,中國官方的英文報紙《中國日報》說,解凍後,松花江沿岸城鎮的供水不會受到威脅。路透社報導說,沿江居民對當地水質情況依然存有疑慮。

*批評中國對污染事故最初反應*

聯合國的這份報導批評了中國政府對這次事故最初的反應,認為國家環保局沒能有效就吉林化工廠爆炸及其影響向廣大公眾通報,地方政府又企圖掩蓋事實,因而造成一段時間內的“社會恐慌”。另外,聯合國以及世界衛生組織人員事後也沒有立即獲准進入事發現場採集樣本,協助檢測水質,暴露出中國政府缺乏對公害事件的“有效管理”。

*認為污染事件為重大跨國環境事件*

聯合國的報告認為,松花江水污染事件是近年來一次重大的跨國環境事件,對這次事件的調查和總結將有利於跨國災害處置機制的建立和形成,對當事國相關政策、立法以及執法的成熟具有“重大意義”。

聯合國的這份報告將同時提交給中國和俄羅斯兩國政府。報告對中國政府在事件中的反應“總體上”是滿意的,並且讚揚了中俄兩國政府在這次事件中的合作。

另據新華社報導,中國總理溫家寶在一次有關東北地區資源問題的會議上強調,要重點解決東北松花江等流域的水污染問題。

相關新聞
大陸苯污染已經流到俄羅斯大城伯力
中國築壩堵苯毒水 與俄引發領土爭議
黑龍江臨時水壩或引起中俄新爭端
廣東北江水污染 十萬多人受影響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