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過剩?中國醫生老師法學士擦鞋為業

標籤:

【大紀元1月20日報導】(中央社台北二十日電)繼一名北京醫科畢業生工作無著,返鄉叫賣糖葫蘆引發關注之後,又有蘭州醫生、河南法學畢業生、老師都因類似情況以擦鞋維生。

新華社今天報導,蘭州醫科大學生楊浩於二零零二年以優異成績畢業,應聘到銀川一家醫院當骨外科醫生。當他還沉浸在成功的喜悅時,突逢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 (SARS)爆發,醫院病人寥寥無幾,他便在領取三千元人民幣之後遭到遣散。

此後,楊浩歷經數月花掉所有積蓄,仍未找到工作,用人單位都以「你太年輕」回絕。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二零零四年十月二十五日,楊浩勇迫於現實生活,應聘為一家鞋油公司擦皮鞋和銷售鞋油的員工。

楊浩不諱言,第一次彎下腰來給別人擦鞋時百般不願,第二次之後心情開始平復,自忖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為什麼就不能幹?

就這樣,楊浩從一個拿手術刀的外科醫生變為擦鞋工,每月領取一千五百元薪資,而且持續地說服自己,「只要堅毅自強,無論幹什麼都會成功」。儘管如此,迄今他並未放棄當一名醫生的理想和信念。

另一例是政法大學畢業生崔瑩瑩,二零零二年畢業後在河南某市政法部門工作,自覺社會經驗一塊空白,二零零三年底,毅然辭去令人羨慕的公職,到蘭州尋找屬於自己的天空。

幾個月奔波之後,崔瑩瑩也成為擁有大學文憑的高級擦鞋工,經過兩年辛勤工作,被提拔為鞋油公司的經理,月薪三千多元,成了這個行業的高收入者。

還有一例是英語教師劉曉靜,由於月薪僅兩百七十元而決定離職,轉往蘭州打工,結果也成為推銷鞋油的擦鞋匠。

從手執教鞭到蹲在地上給人擦鞋,這種落差,曾使劉曉靜難以調適。但慢慢地,她也適應了,而且白天工作,晚上自學,取得自學考試大學文憑和英語六級證書。她認為,這項經歷把自己磨煉成不畏艱苦的強人。

報導評論說,這些人擁有大學文憑,但都以擦鞋為業,他們「與眾不同的人生經歷和創業精神,折射出當代大學畢業生自強不息、不屈不撓的心路歷程」。

相關新聞
李家同:大作家的夢想
腦膜炎球菌感染的初期症狀研究
傳沙龍曾張開眼睛幾秒鐘
巴拿馬華人舉行義診  澤及同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