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明基併西門子失利 政府態度為品牌成就關鍵

人氣: 2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1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錢怡台北十日電)在合併西門子手機事業部門滿週年的前夕,明基宣布放棄在德國的手機子公司,在德國掀起軒然大波,包括政府、政黨都介入關心,但在台灣,對明基僅有一面倒地指責,歸咎於經營團隊失職。對照之下,雙方政府態度迥異。在台灣政府期盼拓展品牌市場的同時,其實政府的態度,也是成就企業品牌的關鍵之一。

9月28日,李焜耀宣布,停止資助明基德國手機子公司,明基德國手機子公司向當地法院聲請無力清償保護 (insolvency protection),進入法定接管程序,頓時讓3千名員工面臨失業,這是先前屬於西門子 (Siemens AG DE-SIE的)手機廠,在德國引起相當大震撼。

不僅德國媒體以各種方式質疑明基這項動作的正當性,明基行動通訊慕尼黑總部所在地德國巴伐利亞邦也聲明,願意與員工站在同一陣線,與明基找出解決方案,此外連德國總理總理梅克爾也都出面表示,由於明基德國手機子公司原屬於西門子,希望西門子對這些員工負起照顧的道義責任。

相對於德國政府的態度,明基在台灣的情勢,卻顯得孤寂而無助,不僅投資人、媒體一面倒地指責,認為李焜耀需要認錯、道歉,政府對這個在國際上產品獲獎無數的品牌企業,似乎沒有伸出實質的援手。

李焜耀堅持「做品牌沒有錯」,他也說過:「台灣人不懂品牌、投資人不懂品牌,在台灣談品牌是對牛彈琴。」難道政府也不懂品牌嗎?這個獲評選為「2006年十大台灣國際品牌」第五名的企業,在面臨經營困境以及品牌形象受損的關卡,外界指責的聲浪多過於支持。

去年明基宣布合併虧損連連的西門子手機事業部門,並且從西門子取得2.5億歐元的現金以及資產,此後,外界的質疑與批評就不曾停過。反而在合併不到一年後,明基世界品牌夢碎的第二天,有外資調升投資評等,股價還飆出一根漲停板,因為擺脫了一年虧損近8億歐元的手機廠,母公司營運終於獲得喘息機會。

德國手機廠虧損超出預期,使明基面臨資金短絀的窘境,在沒有銀彈奧援的情況下,有人說,這是李焜耀斷尾求生,以保全母公司,但是對於品牌的傷害已經造成,經過了一年,明基的品牌理想回到原點,經歷了世界舞台、全球鎂光燈後,明基的品牌經營之路該走向何處?不僅明基的員工仍需要一個品牌夢想,明基的投資人也需要一個方向。

讓李焜耀堅持品牌經營理念,有韓國三星(Samsung)的榜樣在前。李焜耀不只一次地在公開場合以「三星學」為例,認為明基品牌BenQ有機會成為第二個三星,許多外資分析師也將明基合併西門子手機案,與聯想電腦併購IBM的個人電腦部門相提並論,但三星是全球大品牌、聯想在中國市占率比併購前提升,明基卻沒有成功。

李焜耀說過,三星有政府支持,所以有今天的成就,中國政府在聯想電腦合併案中,也扮演重要角色,但是反觀台灣對於明基,負面評價多於肯定,也許就像李焜耀說的,大家都「不懂」。

當然,韓國與中國的市場跟台灣不同,產業的發展模式也不一樣,聯想有中國龐大的內需市場撐腰,三星也有韓國人愛用,明基因為做品牌,失去大量代工客戶訂單,品牌新手機推出時程較競爭者慢,陷入基本面體質不強,做品牌產品又輸給別人的窘境。

李焜耀在合併的記者會上曾說:「如果我沒有去併西門子,明基就是這樣而已,你們會怎樣看我?我併了,你們又怎樣看我?這是一個機會。」談品牌,台灣廠商明基以小吃大的併購策略沒有成功,還付出慘痛的代價,導致幾乎所有的投資者都不認同李焜耀。

李焜耀與明基的成敗只是一個產業的案例,但是政府以及其他企業,從這個失敗的案例中,必須更深一層的思考,企業如何擺脫殺價競爭的代工命運、讓品牌真的走出去,站上世界舞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