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仕明:個體戶減少八百萬和經濟困局

廖仕明

標籤:

【大紀元10月20日訊】中國國家工商總局最近公佈的數據表明,中國的個體工商戶從1999年以來的六年時間,從3160戶下降到2350萬戶,總共減少了810萬戶,平均每年減少135萬戶。同樣來源的數據顯示,截至2005年底,全中國內資私營企業350萬戶,比2004年淨減少30.1萬戶。

值得注意的是,這樣大規模的企業數量減少,是在中國官方公佈的平均近百分之九的GDP年增長率的同時期出現的。這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非常罕見的現象。據中國媒體引述專家的分析說,個體戶和私營企業數量的銳減的原因,從微觀層面上講,是創業者創業激情消失,企業經營困難、虧損嚴重而停產歇業等;從宏觀層面上講,則可能是社會創業環境的惡化以及城市化對小創業者的「排擠」。

在2004年中共中央統戰部、全國工商聯、中國民(私)營經濟研究會組織的「中國私營企業研究」課題組和中國工商總局進行的聯合調查,對全中國私營企業進行了調查。從這些調查中,可以發現中國企業經營者所面臨的困境。

調查發現,中國私營企業利潤率經過長期下降之後,目前穩定在百分之四左右的水平。而所繳納的稅金為百分之三十三。除了正常稅務之外,私營企業也要負擔政府部門的各類攤派。據工商總局和全國工商聯的調查,私營企業負擔的行政性攤派,占稅務金額的百分之六十八到百分之四十。

這個調查還發現,江蘇、廣東、浙江、上海、山東、北京、遼寧和四川八個省市的私營企業共有1900737戶,佔全中國私營企業總戶數的63.24%。顯示出中國私營企業發展的不平衡。另一個令人注目的數據,是共產黨員數量佔百分之三十三,其中黨政官員下海者佔大多數。1999年以來註冊成立的私營企業中,有百分之二十五,創辦人原來是企事業單位的負責人。

中國民間企業以前以鄉鎮企業領軍,九十年代中之後鄉鎮企業沒落,許多企業轉型成為私營企業,1999年到2003年增加了五十倍,但2005年私營企業數量也出現了下跌。而中國的個體工商戶,則在九十年代開始減少。

在經濟學領域,企業數量,尤其是中小企業數量,是一個經濟體發展的晴雨表。創業企業數量多,經濟體未來發展會更加蓬勃。而創業的中小企業少,則說明經濟體競爭飽和,競爭環境惡化,未來經濟體會出現老化和衰落現象。

正因為如此,西方發達國家非常重視中小企業的發展,許多國家政府設立中小企業發展局,以稅務和政策加以優惠,並設立小企業基金,為創業者提供資金援助,以鼓勵人民創業。另一方面,發達國家嚴厲的反托拉斯法,立法精神也是杜絕大企業利用資金和資源優勢,擠兌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數一下美國現在大知名大企業,微軟,雅虎,古狗,英特爾,十多二十年前都是中小企業,如果說那些都是高科技行業,那麼賽百味三文治(Subway),星巴克咖啡,Fedex速遞,沃爾瑪等,十多二十年前也都是中小企業。對社會貢獻最大的,是經濟的增量,而不是存量,而增量大多由中小企業貢獻。

中國的情況正好相反,國家政策和銀行資金都盡量幫助大型企業,生怕民間企業擠壓了大企業的空間,使得民間企業生存十分艱難。而中國首富榮智健,經營的是什麼樣的私營企業,大家心知肚明。房產大鱷黃如論,不管他如何低調,也難逃和賈慶林圈子的干係。(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章天亮:慈悲與懲罰
【人物真相】楊慧妍:中共金融爆雷的犧牲品?
馮睎乾:彭定康仗義執言
【名家專欄】摧毀共產主義從各州開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