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十九日亞洲財經要聞

標籤:

【大紀元10月19日訊】

**中俄天然氣管西線工程 2011年完工

中俄天然氣管道工程西線工程已經敲定,將從俄羅斯西西伯利亞經過阿爾泰共和國,進入中國新疆阿勒泰地區,最後和西氣東輸的管道連接,輸往上海等地,預計2011年完工開始輸氣,年輸氣量將達300億立方公尺,按照時間表推算,管道最遲將在2008年開始鋪設。

**中國躍居世界最大鋼鐵出口國

中國海關最新統計顯示,今年前9月中國凈出口鋼材達1千445萬噸,躍居成為世界最大鋼鐵出口國,主要是中國對鋼鐵的需求放緩,但是鋼鐵的產量卻在增加,雖然中共大幅降低鋼材出口退稅率,明確表態不鼓勵鋼材出口,但是生產過剩的鋼鐵無處可去,而且國際鋼價還比中國高,只好擴大出口,以消化過多的產能。

**中國前3季能源生產支出成長19.3%

中國國家統計局表示,今年前3季石油和天然氣的生產支出,比去年同期增長19.3%,煤礦生產投資也大幅增加36.4%。主要是為了因應經濟發展,供應發電廠、汽車和工廠所需,業者加速開採石油、天然氣和煤礦等資源,不過,這也表示中國的天然資源將加速枯竭。

**中國第三季經濟增長減速

中國國家統計公佈第三季國內生產毛額GDP比去年同期增長10.4%,小於第二季11.3%的增長率,這是中國一年來第一次增長率出現下滑,顯示抑制投資以及升息的措施,逐漸見到成效,溫家寶也表示,中國必需持續抑制中長期借貸與投資,並且嚴格控制土地銷售,降低污染,改善公共財政,遏止中國各主要城市地產飆漲,持續加強宏觀調控,以免過度投資的情況再度死灰復燃。

**花旗:人民幣升值 攸關長遠發展

美商花旗集團經濟學家表示,中國大陸第三季經濟成長趨緩,主要是因為中共政府9月實行緊縮措施,雖然有效的抑制增長,但是中國經濟成長品質並沒有出現大幅改善,在沿海大都市地區的投資受到壓抑,不過中國中西部地區的投資仍然相當紅火,而目前中國的緊縮政策可能影響內需增長,產品必須仰賴出口,導致順差持續擴大,游資充斥,投資難以抑制,因此人民幣升值將是必須的選擇。

**韓擬停止朝鮮金剛山旅遊補貼

聯合國安理會通過制裁朝鮮的決議案後,韓國計畫停止發放前往朝鮮金剛山旅遊的政府補貼。根據瞭解,這項旅遊補貼是表面上1998年現代集團創辦人鄭周永在平壤會晤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日後,所開啟的觀光旅遊活動,實際上卻是由兩國政府作為後盾,自從實施以來,兩國政府已經投入將近10億美元的資金,目前因制裁案而停止。

**Sony調降全年淨利38%

全球第二大消費電子品製造商日商索尼公司,在全面回收筆記本型電子計算機的電池之後,宣布調降全年度淨利,從原本預估的1千300億日圓,調降為800億日圓,調降幅度為38%,營運獲利也下修62%,成為500億日圓。

**2010年太陽能將成為舉足輕重產業

油價高漲,加上環保意識覺醒,已經有愈來愈多企業體響應加入節約能源的行列,根據全球最大集成電路設備生產商美商應用材料公司預估,太陽能未來將維持大幅成長,預估2010年將是芯片產業之後,另一項舉足輕重的產業。根據瞭解,目前採用太陽能發電裝置成本是現有發電成本的2.5倍,因此除了政府政策補貼可以刺激需求外,降低裝置成本才是有效提高裝置意願的方法,隨著需求的擴增,將來裝置成本將會逐漸降低,形成良性循環。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十月五日亞洲財經要聞
十月六日亞洲財經要聞
十月九日亞洲財經要聞
十月十日亞洲財經要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