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何對制裁北韓持保留態度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10月28日訊】(美國之音記者:蕭洵2006年10月28日華盛頓報導)有報導說,中國支持的聯合國針對北韓核試驗採取的制裁案生效近三個星期後,中國和北韓的邊境貿易似乎並沒有因為制裁有甚麼變化。針對中國在制裁北韓的行動上表現出的保留態度,這個地區局勢的分析人士認為,中國完全可以通過北韓對中國經濟的嚴重依賴影響北韓,但是中國仍然擔心北韓的迅速瓦解將會對中國在經濟和戰略上產生負面影響。

*從積極姿態到故態復萌*

紐約時報星期五報導說,聯合國做出針對北韓核試驗的制裁決議近三個星期後,中國在部份通往北韓的邊境口岸並沒有施行比以往更加嚴格的檢查措施。

這與聯合國針對北韓的制裁決議實施之初外國媒體在中國與北韓的主要口岸城市丹東所見到的海關官員檢查貨車的積極姿態大有不同。

而另一方面,紐約時報的記者說,他在那裏卻能夠明顯地感受到中國和北韓之間“不斷增長,並且在某些方面令人意想不到的複雜的貿易關係。”

中國在它支持的聯合國關於制裁北韓的決議案生效後,表示會認真執行,也讓外國記者看到中國確實在對進出北韓邊境口岸的貨車進行檢查。華盛頓的智囊機構卡托研究所的外交政策學者賈斯汀.洛根認為,中國是有意向外界表現出它對聯合國議案的尊重。

“在聯合國決議案之後,中國刻意向外界展示它怎麼樣對貨車進行檢查。我認為它這樣做在相當程度上是想反駁來自西方國家的關於中國阻撓制裁北韓的指責。”

*經濟戰略利益*

洛根認為,事實上,中國在制裁北韓問題上,一直擔心可能產生的後果影響到中國的經濟以及長遠的戰略利益。

中國是北韓最大的援助國和貿易國。兩國間的貿易量占北韓對外貿易總額的近40%之多。從1995年到2005年間,北韓和中國的雙邊貿易額從4.9億美元增長到11億美元。此外,在中國政府的支持下,也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商人前往北韓經營煤炭開採以及其他商業活動。中國企業甚至希望租賃臨靠日本海的北韓港口作為未來的貿易口岸。

美國外交政策智囊機構外交關係委員會的中國問題研究高級分析員亞當.賽格爾認為,中國不想因為嚴格制裁北韓影響到自身的經濟利益。

“在貿易方面,也要看到中國在其中的經濟利益因素。中國政府希望幫助東北地區的黑龍江和吉林走出經濟不振的局面。因此進入北韓市場,或者通過北韓的海港通往外界,對於它們相當重要。”

賽格爾認為,中國通過支持和鼓勵在北韓投資,希望得到經濟和戰略上的利益。賽格爾說:

“我認為這裡有兩方面原因。其一,他們希望北韓能夠對外界開放;其二,即便它不開放,也可以保持影響。現在中國和韓國相互競爭,都希望對北韓擁有經濟上的影響力。所以,即便在那裏做生意沒有保障,他們仍然願意冒這樣的風險。”

*怕北韓垮臺 難民湧來*

賽格爾認為,在經濟方面,中國除了不願意損害在北韓的經濟利益之外,也不希望看到北韓政權在突然崩潰後,有大量難民湧進中國。

賽格爾和洛根也都強調了中國在制裁北韓問題上可能引發的長遠的戰略性傷害。卡托研究所的外交政策學者洛根指出,中國在這方面最擔心的是,一旦北韓政權垮臺,中國會失去它與西方陣營之間的一個屏障。洛根認為,美國政府如果希望中國在制裁北韓方面盡力而為,就應當撤除駐紮在韓國的數萬名美軍,消除中國的危機感。

*擔心美國影響 不肯威逼北韓*

一些分析認為,中國對北韓的影響力已經所剩無幾。而卡托研究所的洛根說,中國完全可以通過北韓對中國經濟的依賴對其施加影響。

“他們的影響力有限,這樣說確實沒錯。例如說,中國不讓北韓進行導彈和核試驗,北韓卻偏偏做到了。但是它如果在經濟方面給北韓顏色看,足以讓北韓政權陷入極端困境。中國沒有這樣做,還是擔心美國的影響力延伸到家門口。”

此外,中國還是北韓幾乎唯一的石油供應國。中國如果切斷通往北韓的石油供應,也會對北韓造成嚴重打擊。但是洛根和賽格爾都認為近日關於中國可能切斷通往北韓輸油管的報導只是揣測。

洛根認為,中國在隱憂沒有消除的情況下不會對北韓下狠手。而另一方面,賽格爾則指出,為了不影響與美國的關係,中國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就北韓核危機做出姿態,例如它支持通過聯合國的決議案。至於中國願意在多大程度上執行這個決議案,賽格爾認為目前還言之尚早。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美國務院:伊朗若不遵聯合國決議將遭制裁
南韓外交高層人士今訪美洽談重啟六方
長城航空因母公司支持武器擴散遭美制裁
總署報告證實 伊朗未停止提煉濃縮鈾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