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灣金改一路走來 資訊透明度漸改善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6日報導】台灣經濟利基系列報導之三(中央社記者林惠君台北六日電)從2001年開始的一次金改,以打銷銀行呆帳為主,成效良好;隨後的二次金改因有限時限量整併目標而引起外界不同意見,不過,學者認為,這幾年來的金融改革至少提升資訊透明度,未來除了要持續提高資訊透明度外,也要持續鼓勵金融整併。

雖然政治紛擾,但今年以來僑外投資台灣金額不斷創新高,渣打銀行日前宣佈將併購新竹商銀,顯示外資仍然看好台灣經濟發展前景。

行政院昨天推出「喧囂中進步的台灣」政績說帖,共印製二十萬本,給全台灣各縣市政府,說帖中詳細說明六年來執政政績,其中,強調金融改革成效不錯。

根據統計,從1999年起到2006年3月止,金融機構共計打銷的呆帳達新台幣1兆6315億元,銀行逾放比也從2001年4月的11.76%降至2006年7月的2.41%。銀行資本適足率至2005年底已達10.34%(標準資本適足率為8%)。

外界普遍肯定一次金改大力打銷銀行呆帳的成效,不過,有學者認為,銀行用過去累積的盈餘來打銷呆帳,其實不是什麼金改的成效,卻是減少銀行的淨值。

儘管如此,輔仁大學金融所與貿金系教授葉銀華認為,雖然打呆不是金改,但至少提升銀行資訊透明度,讓閱讀財務報表的投資人知道銀行的財務品質為何?是否真正賺錢?

至於金融機構合併法第15條規定,銀行因出售不良債權而產生損失,可在五年內認列。葉銀華認為,應該要刪除這項規定,因為「愛它適足以害它」,等於是把過去的傷痛分成五年來承擔。

此外,雖然二次金改限時限量的金融整併引起爭議,葉銀華指出,要持續鼓勵金融整併;且不能排除非合意併購。非合意併購會引起爭議是因為有涉及假外資,如果坦蕩蕩,非合意併購是對的,只是要有相關規定加以規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