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電﹕胡曾聯盟曇花一現 中共政局動盪

人氣 2

【大紀元10月8日訊】大紀元記者吳英綜合外電報導/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日前下令逮捕上海市委書記陳良宇,指控他涉及上海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違規使用社保資金、為一些不法企業主謀取利益、袒護有嚴重違紀違法問題的身邊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親屬謀取不正當利益等嚴重違紀行為。中共中央已免去陳良宇上海市委書記、常委、委員職務,停止其擔任的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委員等職務。

曾慶紅挑戰江系人馬?

紐約時報報導,這是中共廿幾年來最大規模的貪腐調查案,策劃監督者為副主席曾慶紅(Zeng Qinghong),目的在於強制各省份領導人遵從中央的經濟政策、打倒前國家主席江澤民的派系、以及鞏固曾本身與現任國家主席胡錦濤的權力。

部份中央官員指出,曾在去年春天指示負責黨風紀的調查員,調查北京、上海及天津等三處可能的資深黨中央官員貪腐大本營,而且這三個城市的黨領導人大部份是屬於江系人馬。

曾慶紅為了安撫調查行動的最大阻力──江澤民,前陣子發行江澤民文選集,並且要求全國黨部都要購買及研讀。此外,在調查人員蒐集陳良宇貪腐的足夠證據後,曾先召喚陳到北京,拿出證據要求他辭職,但遭到陳的拒絕。胡及曾隨後將指控陳的證據,送給江澤民,江在這個情況下,同意免除陳良宇的職務。

上海幫不支持胡經濟政策

報導指出,導致胡、曾二人整肅江派人馬的原因之一是,上海幫不支持胡錦濤的經濟政策。追隨江澤民的上海幫偏愛快速的經濟成長、提高各省份經濟事務自治的程度、放寬投資管制措施與銀行借貸、以及加強黨與個體戶的關係。胡、曾二人則支持緩和的經濟成長、提高對社會貧富不均與污染問題的關注、以及投入資源支持教育、醫療與社會安全。

在本次反貪腐被列為調查對象的大部份官員,都是親近江澤民以及不重視中央政策的人,因此部份黨中央官員表示,這次調查是掩蓋黨中央達成排除異己政治目的的行動。

賈慶林、黃菊中央政治局位置岌岌可危

曾慶紅透過這次行動,立下政治人物即使沒有貪污,也有可能因為督導不週,應負起“政治責任”而下台的範例。曾有可能以此要脅賈慶林下台。數名中共黨部官員及知名政治觀察家表示,曾慶紅執行本次調查的對象應該是中央政治局常任委員會的賈慶林(Jia Qinglin)及黃菊(Huang Ju),他們二人目前面對遭人指出應對北京及上海的中共官員貪腐事件,負起政治責任的壓力。

如果賈及黃二人因本次調查而被迫離開只有九名成員的常任委員會,將引發中共自1989年鄧小平奪走趙紫陽總書記後最大的政治動盪,並且鞏固曾慶紅在黨中央僅次於胡錦濤的地位。

中南海山雨欲來風滿樓

自陳良宇被捕後,中共中央領導階層所在的中南海,有股山雨欲來的詭異氣氛。如果十月八日至十一日召開的中央委員會,針對這次的反貪腐調查有強大的反撲,則有可能改變目前的情勢;不願具名的觀察家表示,賈與黃在明年退休前被迫離職的可能性,亦頗值觀察。

中央委員會會議議程之一為“建立和諧社會主義社會的理論”,中共官員指出,曾慶紅有意藉由本項議程將胡錦濤的理念轉為教條,使胡在黨中央的地位與毛澤東、鄧小平及江澤民並列。

胡錦濤鞏固權力、江系人馬「人走茶冷」

泰晤士報報導,中共的政治氛圍向極曖昧,國家領導人必須與各派系勢力周旋,進行不為人知的利益交換與鬥爭。胡上任後的前幾年,周旋在各敵友之間,並且積極穩固自己的勢力。上海幫領袖陳良宇公然挑戰胡錦濤所執行的總體經濟管理政策,是導致其遭到整肅命運的導火線。陳的前車之鑑,已使其他派系的領導人學到教訓──必須遵從北京的政策。

胡錦濤拿下陳良宇,達到削弱上海幫在中央政治局的勢力及江澤民的影響力的目的,並且更加鞏固其權力。這與江澤民十一年前排除異己,安排自己人擔任中央政治局委員的手段如出一轍。中共上海幫成員對於中國成語「人走茶冷」,應別有一番領會。

胡曾聯盟曇花一現 中共政局動盪

胡錦濤的另一個目的是要建立其順應民意的形象。胡已注意到中國人民對貪腐的憤怒有日益升高的趨勢,以及這股怒氣已威脅到政治的安定,因此逮捕陳良宇能得到社會大眾的支持。香港政治分析家金鐘(Jin Zhong)表示,中共向來是以利用民眾為其遂行政治目的手段,人民意見的本身並不重要,重點是要在適當時機,懂得如何在表面上順應民意,一方面擊敗敵手,另一方面取得政治優勢地位。部份評論家則認為胡在掌握更大的權力後,有可能繼續限制媒體、監視網絡及懲罰和平的政治異議份子。

中共官員指出,胡與曾雖然共同合作鞏固權力,但二人對常任委員會或部份省份黨書記的替任人選,並未達成共識,此意味著二人的互信不夠,目前的聯盟或許只是曇花一現,中共政局仍是動盪不安。

外電來源:紐約時報、泰晤士報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上海市委書記陳良宇前秘書秦裕被撤職
胡錦濤攻陷津滬 中共十七大前權鬥烈
港評﹕胡錦濤上海肅貪動作狠且準
中共六中全會開幕 政治局人選被關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