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歐洲看美國期中選舉結果

【大紀元11月1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唐秉鈞布魯塞爾特稿)七日美國期中選舉結果民主黨大勝,消息傳來,歐洲國家雖因事涉美國內政,不好表達意見,但從一些政治人物的談話,多少可以知道,歷經近六年與布希共和黨政府打交道的經驗,歐洲顯然對民主黨贏得這次選舉是有所期待的。

歐盟執委會主席巴洛索在獲悉期中選舉結果後,已明白表示,希望由民主黨主導的美國國會能與歐盟合作,使已觸礁的杜哈回合多邊貿易談判起死回生;主管貿易政策的歐盟執委曼德森也透過發言人表示,將利用與未來美國國會領袖的關係,使杜哈回合重啟談判。

代表歐盟國家民意的歐洲議會的最大黨團─社會黨團更在民主黨擊敗共和黨後發佈新聞指出,希望歐美間的合作與了解能有一個嶄新的時代。

這些談話說明,民主黨獲勝,已使歐洲的政治領袖對未來大西洋兩岸在國際重要議題上應有更佳的合作,燃起新希望。

因共和黨選舉失敗,間接造成美國國防部長倫斯斐的去職,在歐洲國家似乎也未激起任何感到惋惜的漪漣。比利時國防部長佛勞在倫斯斐宣佈辭職後就表示,他對此事毫無遺憾。他甚至告訴比利時通訊社,倫斯斐的辭職是民主黨大勝的另一項額外勝利。

觀察歐洲國家在與美國關係及合作上,對民主黨有所期待,顯然與布希政府過去因共和黨在美國國會中擁有多數力量有持無恐,處理重大國際事務時,經常對歐洲國家採取強硬立場造成的不滿有關。

除在杜哈回合貿易談判上歐洲國家常需對美國讓步外,布希政府採行的單邊主義,也迫使歐洲國家在與美國尋求共同解決國際重大危機時,毫無討價還價的餘地且必須對美國唯命是從。

證諸二零零三年歐盟國家中的比利時、德國、法國、瑞典、奧地利及希臘雖反對美國在未獲聯合國支持下,藉由對伊拉克發動戰爭推翻海珊政權,但美國仍不顧反對、甚至以新舊歐洲分裂歐盟國家,俾使歐盟形成兩個意見不同的集團,以達到它軍事介入伊拉克的目的。儘管這一事情已成過去,但對向來支持國際事務應在多邊主義下尋求解決方案的歐洲國家而言,至今仍未曾忘懷布希政府的蠻橫作風。

這也就難怪,一些歐洲媒體在評論期中選舉結果時,不但希望選舉結果是美國布希政府單邊型式外交的結束,同時也期待今後美國政府能在民主黨的主導下,外交能走向多邊主義的處理方式。

雖然,對美國而言,不論那一個黨執政,因一向認為歐洲的權力應祗侷限在歐洲,不應在世界事務上與美國相抗衡,因此並不願在國際事務上,以對等的地位與歐洲打交道。

但如從二次大戰後美歐關係發展史來看,歐洲國家仍較喜歡與民主黨交往,主要是民主黨較尊重歐洲國家,意見不一致時,也常能移樽就教,尋求解決方案。

與民主黨的總統比較,不祗是現在的布希總統,二次大戰後出自共和黨的美國總統,對待歐洲國家就顯的霸道。記錄顯示,共和黨的尼克森當政時,就曾直接了當的表示,歐洲不可能在重大國際事務上與美國抗衡;雷根總統在任時,包括歐洲共同體執委會主席蓋斯頓、索恩與歐洲議會主席西蒙、維爾及其它歐洲國家領袖,均曾對他的強硬牛仔作風感到憂慮;老布希當政四年內,尤其是首次波灣戰爭時,對歐洲國家不假辭色的做法,仍令歐洲國家記憶猶新。

不過,在對民主黨有所期待的同時,歐洲的一些媒體評論並不看好期中選舉後,美國的對外政策真會有所改變。

為了替失去國會主導權的共和黨打預防針,美國駐比利時大使柯羅洛哥在期中選舉後,就向此間新聞界表示,布希尚有兩年任期,同時在美國是總統主導外交政策。他並預期,看不出目前美國外交政策會有何改變。但是否真是如此,多數歐洲國家顯然不會與他有相同的期待。

相關新聞
柯林頓:美期中選舉結果非向左轉
美大選共和黨落敗 全球關注伊政策是否改變
組圖:美中期選舉連任州長群英譜
美大選民主黨大勝 布什敦促兩黨合作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