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證實東沙海域為可燃冰遠景區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11月18日報導】(中央社台北十八日電)繼去年首度在南海東沙西南海域採集到兩個站位的冷泉碳酸鹽結核樣品後,中國科學家今年又在這個海域採獲冷泉碳酸鹽結核樣品,還發現與可燃冰密切相關的現代甲烷冷泉活動,進一步證明這處海域是潛在的可燃冰遠景區。

可燃冰是天然氣水合物的俗稱,其潛在資源量是目前石油、煤等資源的兩倍,被認為是二十一世紀的新型能源。

新華社今天報導,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科考人員繼去年首度在東沙西南海域發現和圈定潛在可燃冰遠景區後,今年在這處海域的多個站位再度採集到碳酸鹽結核樣品和貝殼類生物碎塊,收集大塊體結核錶面的管狀蠕蟲,並採集極端環境下功能基因多樣性的研究樣品。

根據採獲碳酸鹽結核的站位數據,研究人員初步將碳酸鹽結核區分布範圍擴大到至少三十平方公里。

另外,中科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周懷陽等科考人員,也在東沙西南海域潛在可燃冰遠景區九百公尺水深某站位現場測試水體柱甲烷濃度,發現近海底水體中甲烷濃度顯著增高,推測這處海域可能存在正在噴溢的甲烷冷泉活動。

報導說,這是指出這處海底下可能存在可燃冰的另一項重要新證據。

相關新聞
日近海首度發現新世代能源可燃冰
日本近海首次發現「可燃冰」
高屏外海 蘊藏豐富可燃冰
中國東沙群島海域發現可燃冰  可替代石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