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方法

培養耐心〈下〉

以下幾個方法,將有助於你培養耐心:

事先把孩子磨蹭的時間也算進去

當你準備帶孩子出門之前,事先把所需的準備時間算好—然後再乘以二。在這種情況下,你就會有足夠的時間讓孩子自己拉拉鍊、仔細的挑選玩具、或是耐心跟他解釋種種問題。

強迫自己冷靜下來

有時候深呼吸一口氣、把自己的感覺說出來:「我已經快不耐煩了。」然後強迫自己冷靜下來,也有助於培養耐心。首先,當你不耐煩的時候,先注意自己身體的反應,你是否已經咬牙切齒、你的肌肉是否已經繃得緊緊的、你的心跳是否愈跳愈快,試著放鬆自己的身體,減輕內心的壓力。

其次,假裝你正在接受電視台的訪問,當寶寶一片一片慢慢吃著玉米片時,觀眾想看看母親如何反應?媽媽趕緊對鏡頭笑一個。一般而言,絕大部分的人在自己家裡的時候,容忍度都比較低,都會比較容易失去耐心—不過假使全世界的人都在觀察你的反應時,情況自然又截然不同了。

說清楚,講明白

如果父母親每次叫小孩子去洗澡時,同樣的話都得重覆說上四遍:「你再玩五分鐘就去洗澡。」孩子才肯乖乖的聽話,事實上你所說的其實是「你再玩二十分鐘就去洗澡」。當你第四遍大聲說道:「你再玩五分鐘就去洗澡。」相信此時你的情緒已經到達忍無可忍的地步,但是在這種時刻,父母親的忍無可忍其實並非是缺乏耐心—而是感覺非常憤怒,氣憤自己居然讓孩子牽著鼻子走,於是積蓄在內心裡的憤怒,終於爆發在孩子身上。

所以父母親除非可以說到做到,否則千萬不要隨意把「再五分鐘」掛在嘴上,但是一旦你把話說出口,當時間到了以後,即使是必須強迫把小孩子拖去洗澡,父母親也一定要貫徹到底。

承認自己修養不好

為人父母者可以趁此機會,讓小孩明瞭你對他的行為已經非常不耐煩,但是父母親也要向孩子道歉,告訴孩子自己下次不會再那麼粗魯。小孩子在明瞭父母親並非十全十美之後,他會慢慢的體會出,原來自己也有犯錯的權利。

為人父母者出現不耐煩的情況,並非完全是起因於時間上的壓力,有時候父母親也會因為孩子發育遲緩,出現缺乏耐心的現象。當父母親認為孩子早就該可以拿掉尿布、早就該會說出完整的話語、早就該會寫出自己名字的時候,孩子的表現卻不盡理想,此時為人父母者或許會想,小孩子是不是在故意搗蛋。事實上,此時父母親並非是不耐煩,而是焦慮寶寶發育遲緩,只是大人往往不願意面對自己的憂慮,反而把一切的責任都怪罪到孩子身上。

不過無論如何,不耐煩的情緒不但於事無補,甚至還會造成某些傷害,因此為人父母者一定要培養耐心,只要醫生認為孩子沒有任何問題,那麼就讓小孩子自行決定何時想要拿掉尿布吧,畢竟在成長的過程裡,沒有絕對的標準,也沒有絕對的是非對錯。

摘自: 新手父母出版《培養高EQ小孩》@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