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紙的未來?網路優先 地方資訊多

標籤: ,

【大紀元12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游攸編譯 )在網路及其他媒體的競爭下,報紙面臨失去讀者和利潤,美國報紙發行量除了少數報紙外,大多持續緩慢下降。於是報社們開始試圖用不同方法搶攻這塊失去的版圖。

有電腦、沒有辦公桌的「機動記者」

華聖頓郵報報導,27歲的查克˙邁倫(Chuck Myron)是一位記者,任職於《邁爾斯堡新聞報(Fort Myers News-Press)》,是報社裡「機動記者」的一員。所謂「機動記者」是配有高科技設備的記者—IBM手提式電腦、數位錄音器材、數位攝影機,但他們卻沒有辦公桌、椅子、沒有地線電話及辦公室。他們就在馬路上工作,尋找要報導的題材,將寫好的報導上到報社網頁,報導也提供給報紙印刷版。

「機動記者」的指導原則是:不管傳統新聞價值性,必須經常快速地在報社網站上更新地方性的消息,這才能建立線上與報紙讀者關係的關鍵。

這種異於傳統觀念的新聞報導及記者是一項試驗,報業集團甘尼特(Gannett)想嘗試重新改變報紙的定義。在網路及其他媒體的競爭下,報紙面臨失去讀者和利潤,報社們開始試圖用不同方法搶攻這塊失去的版圖。

網路新聞優先、平面次之

報社經營者們重新改變新聞編輯的方向,朝網路優先、平面次之的路前進。平面報紙在猛攻涵蓋國際性和外國性新聞同時,也努力改進「地區專屬性」的街頭巷議消息。「機動記者」在車水馬龍的街道上報導,報社網站建立讀者資料庫,以供查詢如地方學校有多少學生的資訊。網站上滿滿都是讀者提供所發生的事情內容,如讀者的小孩子和聖誕老人合照。總之,包括《今日美國》、涵蓋90個美國中小城市日報報系的報業集團甘尼特(Gannett),希望報紙將它所能想到的東西都放進去以吸引更多讀者群。

所以,「機動記者」邁倫坐在停車場內、弓著身子用一隻眼睛小心翼翼拍攝一臉凶惡的流浪漢,並凝視他的方向盤以便使用他膝蓋上的筆記型電腦上編寫故事。這種現場報導將功效發揮的淋漓盡致。

夜幕低垂時,邁倫啟動瀏覽器,將最新的新聞稿上傳至報社的微型社區網站(micro-site)上,他表示:「這就是我要做的事。」。

麥爾斯堡(Fort Myers)有著不斷成長的退休人口,而這群堅實讀者讓這個城市報業不斷成長。但在過去10年裡,美國報紙的發行量和廣告收益普遍下滑。甘尼特的股票價格在過去2年多來下滑了25%。

53歲活力充沛的凱特˙瑪莉蒙特(Kate Marymont)過去6年來一直任職於甘尼特報社;她表示:「我們嘗試過許多事情,就像戲劇一樣,有些成功、有些則否」。

挑戰傳統新聞作法、大膽嘗試

在瑪莉蒙特的一些創新中,有些是挑戰新聞工作業的正統性。舉例而言:

*雇用了14個全職以及兼職的「機動」記者。到明年底,該報社的其他30名記者也將在某些領域上屬於「機動組」。

*徵募十多個讀者專家的協助,其中有退休的工程師、會計和政府內部人員,他們的任務是檢閱文件和資訊並發表評論,例如為何鋪設自來水管和下水道管線到新房社區要花如此多的錢。結果調查報告顯示,費用應該降低30%,事件爆發後一位官員被罷免。

*任命負責「拓展觀眾網」的管理編輯,編輯監控網路順暢性以確保受歡迎的故事一直放在網頁的上方,編輯者每週開會並與報紙行銷編輯分享信息。

*提供線上信息版(Online message boards),讀者可以寫出任何消息,從失蹤寵物消息到罵人的髒話。

*明年春天,報社打算讓記者和報社廣告銷售員一同工作,以共同尋找能贊助新聞的廣告商。其中的邏輯是:記者們了解這個報導內容,可以向潛在的廣告商做最好的遊說。雖然記者也出席銷售會議,但記者不能實際參與銷售。然而這項計劃違反了新聞業基本法則——讓報紙新聞和廣告維持一條清楚的界線。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書籍數位化大拚比 Google對上雅虎微軟
Google新設美國專利內容搜尋頻道
北德州大學專為華人設立中文醫療網站
中共倒查30年追繳稅 分析:大量民企或倒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