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加學者比較兩國「和諧社會」模式

【大紀元12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田清綜合編譯報導) 面臨貧富差距擴大與街頭抗議日增的壓力,中國向加拿大尋求解決種族衝突並且建立社會安全網絡的方法。加拿大在倡導和實施多元文化,族群包容和社會和諧等方面,被公認走在世界前列。

據加拿大環球郵報報導說,最近在北京舉行的一場中加研討會上,中國學者和政府官員與加拿大學者共同探討了可供中國學習借鑑的加拿大社會政策。

這場名為「社會包容」的會議是中國憂心社會混亂高昇的最新訊號。文章說,最近幾年街頭抗議,地方暴動,工人罷工和農民抗爭等事件在中國大量爆發,去年達到87000起,而1990年早期不到9000件。

前不久,中共喉舌新華社在一篇評論中承認,大規模的民眾抗議和騷亂已經發展成為嚴重影響社會和諧與安定的突出癥結,正在動搖共產黨的統治。今年十月,中共中央全會做出決定,試圖尋求「恰當」的方式以「積極預防社會騷亂和政治事件的發生」。據傳這個決定已經下發到中共各級黨委,成為各級官員處理社會危機的一個指導性政策文件。中加的這場「社會包容〞研討會或許是在這樣的精神下安排舉行的。

在北京這場會議中,掙扎於這些問題的中國與會者希望從加拿大的移民以及原住民政策, 社會與環境計畫,教育和健保制度,財政聯邦制,甚至宗教多元化以及雙語政策中尋求幫助。

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的郝時遠(Hao Shiyuan,音)認為,中國需要認清它的種族以及文化的多元化是其未來的「一個重大資產」。「文化多元化不是衝突的理由,而是和平的基礎。」

環球郵報說,北京最近宣稱要建立一個「和諧社會」,一個更有包容力的政權,不再血腥鎮壓所有的抗議,政府想要承認其部份合法性。不過要做到此,中國首先面臨讓不同衝突聲音都可以被聽見的挑戰,這需要謹慎的研究。

中國的加拿大研究協會副會長王炳(Wang Bing,音)認為,中國有許多向加拿大學習之處:「我們在種族議題上有許多相似之處,我們可以從加拿大的多元文化政策學習到很多。」「我們有類似的問題,包括少數民族問題以及衝突。我們需要維持社會穩定,這表示與各種族人民打交道,必須公平對待他們。」「在這些領域,加拿大做得要好得多。它可以給我們經驗,如何避免這些問題。」

嚴浩(Yan Hao,音),中共中央計劃辦高級研究員,相信加拿大的雙語政策是中國西藏與新疆這類少數民族地區的政策樣板。他說:「中國官方在這些地區有雙語要求,不過在實際執行上人們都不太關心它。」

他回憶有一次在新疆飛機上的廣播是中文和英文–而不是新疆維吾爾族人的語言。「許多乘客都是維吾爾族人,飛機上沒有外國人,但飛機上的廣播仍是用英語而非維吾爾語。如果我是維吾爾人,我會失望的。大部分制定政策的人是漢人,他們對這些方面都不夠敏感。」

加拿大學者則是希望傳遞這樣的訊息:社會需要對話與容忍,而不是鎮壓。他們同時也對中國高層決策者能否得到此資訊存有疑慮。約克大學(York University)中加關係專家弗洛利克(Bernard Frolic)說:「大部分的聽眾都有出國旅遊的經驗,他們很清楚國外的情況,許多人還住在加拿大,不過他們沒有什麼能力影響中國高層的決策」。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劉祥芬:共產黨不讓我愛國
加拿大逾六成民眾支持重審婚姻定義
平可夫:中國製造導彈技術已追上國際
YouTube緝兇 殺人嫌犯自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