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中研院院士林毓生:教授治校誤用了學術自由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1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翁翠萍台北十一日電)中央研究院院士林毓生今天演講指出,教授治校是形式上的學術民主,是誤用了學術自由,不必然能夠促進學術的發展,學術自由是學術界的人在學術紀律中有選擇自己研究的問題的權利,研究過程不受外界干擾與控制並能教授自己的研究成果,他說,台灣一定要建立這種專職研究的制度。

中央研究院紀念已故院長錢思亮九十八歲冥誕的「錢思亮講座」下午在中研院學術活動中心舉行,由李遠哲院長主持,林毓生院士應邀專題演講「學術自由的理論基礎及其實際涵義」時做以上表示,錢思亮的二子錢復伉儷全程聽講。

林毓生先談自由的兩種意義指出,消極自由是不影響別人自由的個人自由,不講自由內容,發展到極端會產生虛無主義,但在極權或威權政治力量入侵下,消極自由會被剝奪,沒有個人自由,像台灣早期的禁書不能看,而大陸被極權體制侵入則較台灣的威權入侵更厲害。

積極自由是自己做自己的主宰,但自我推動到極端也會產生誤用,就是自我往往被大我如民族主義或國族主義籠罩,而忽略消極自由的重要。

他說,這兩種自由都有負面,學術自由發展正常時,就有這兩種自由,卻沒有負面影響。也就是說,學術界給每位學者自由,為了發現系統知識,會形成高效率的組織形式,自由產生的秩序還會產生很強的效益,因此,學術自由也是公共自由,獲得社會給予許多信託。   
因此,林毓生對台灣常做的學術評鑑很不以為然,他說從自己做學術研究知道學術是自發性的,學術評鑑一點也沒有用,唯一用處是把「朽木」踢出學術界,台灣如果做不到,學術評鑑就一無是處。    

林毓生說,他要不客氣的說,談學術評鑑是不太瞭解學術自由的工作,與學術自由有段距離,像中上程度的學者若給學術自由,五年可做出東西,若要他趕工作評鑑報告,是浪費時間,反而會有反效果。

他更指出學術自由也是須與學術菁英主義聯結配合的學術貴族,才容易發展學術,他強調人才不能以數量補充學術,十個第三流的人合起來絕對抵不上三個第一流的人的成果。    
林毓生的演講引起在場聽講人士一百多人的熱烈迴響,提出許多論點交流討論,例如,台大醫學院院長陳定信指最上層的人大約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不需要評鑑,後面的人是應被踢出去的「朽木」,中間的人透過評鑑往往有提升的效果。

另有人指台灣自由主義不夠,光談理論不行,林毓生回應說,台灣今天的情況,自由主義思想單薄,空有自由空間,卻沒什麼聲音,是歷史特殊情況,因為民族主義當令,做為一種主要的社會價值,自由會被取代,使自由在台灣被很多人認為不重要,甚至認為已很自由,相當淺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