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費是中國城鄉居民致貧首因

2005年中國居民生活品質指數研究報告

標籤: ,

  日前,零點調查與指標資料共同發佈了《2005年中國居民生活品質指數研究報告》,結果顯示:教育花費成為城鄉居民致貧的首要原因,而“缺乏知識和技能”是城鄉居民對掙不到錢的一致歸因之一。

  據《中國青年報》報導,該項調查針對北京、上海、廣州、武漢、成都、瀋陽、西安、南通8個大中城市,浙江紹興諸暨、福建福州長樂、遼寧錦州北甯、河北石家莊辛集、湖南嶽陽臨湘、四川成都彭州、陝西咸陽興平、湖北武漢黃陂幾個小城鎮及其周邊農村進行了調查,樣本總量為4128人。
  
城市農村居民“自認貧困”者比例高於小城鎮

  據調查公司有關人士介紹,該項調查中的“貧困”是指相對貧困,即被調查者自認家庭生活水準在本地處於貧困水準。

  調查結果顯示,總體來說,城市和農村中認為自己生活貧困的比例基本持平,均在20%左右,認為自己生活富裕的在18%左右;相對來說,小城鎮居民對貧富差距的感受不是那麼明顯,認為自己貧窮的比例僅為15%,而認為自己富裕的比例則超過四分之一。
  
教育和醫療支出成為貧困居民兩大負擔

  調查顯示,教育花費成為城鄉居民致貧的首要原因。城市、小城鎮、農村的貧困人群中均有40%至50%的人提到家裏窮是因為“家裏有孩子要讀書”,特別是農村家庭,教育花費是他們的頭號家庭開支。

  調查還發現,在2004年10月至2005年10月,在擁有就學階段孩子的農村家庭中,子女教育花費占家庭收入的比重達到了32.6%;城市和小城鎮家庭中,子女教育花費占家庭收入的比重也分別達到了25.9%和23.3%。

  貧困居民的第二大負擔是醫療費用,農村地區尤為明顯,約有25%的貧困居民認為貧窮是因為“家裏有病人”。在2004年10月至2005年10月,農村家庭的醫療花費占家庭收入的比重達到21%,明顯高於城市的7.9%和小城鎮的9%。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資料也表明,目前在我國,一旦得了大病,平均花銷在7000多元,而全國農民的純收入每年也就2000元左右。

貧困居民缺技能缺機會

  面對日益增加的各項花費,貧困居民無力應對,他們想掙錢卻又不知如何才能掙到錢。研究發現,“缺乏知識和技能”是城鄉居民對掙不到錢的一致歸因之一,這既和教育花費高導致的教育不公平相關聯,也暴露出我國目前階段職業教育的巨大供需差距。

  值得注意的是,城市和小城鎮居民把“沒有關係和門路”歸為掙不到錢的另一重要原因,另有超過10%的人認為“家裏人不會鑽營”也是貧窮的重要原因。

  零點調查公司有關人士表示,總體來說,貧困的根源還是在於“教育”,因為教育花費高,所以上不起學;因為上不起學,所以沒有知識,沒有技能,所以掙不到錢。因此,“教育公平”是縮小貧富差距的首要前提。(北京晚報綜合報導)

相關新聞
李家同:關心功課不好的孩子
李家同:教學生「投降」的菁英,教育部又有請了
李家同:老師主導教育,拿回神聖權利
李家同:別用升學主義評價英語基本字彙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