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波:高爾基--斯大林集中營裡最尊貴的囚徒(七)

劉曉波

人氣 8
標籤:

【大紀元3月12日訊】二、斯大林的金絲鳥籠眷養的高爾基

任何獨裁者都是為達目的而不擇手段的政治流氓,覺得你可以做花瓶做喉舌時,就不惜一切代價利誘收買;而覺得你是絆腳石時,就封報禁演抄家流放下獄甚至槍斃,

(一)斯大林引誘高爾基回國的自私動機

列寧死後,斯大林在黨內權爭中逐漸取得優勢,為了確立自己的絕對權力,他一面用恐怖手段鎮壓異己,使所有人都在紅色恐怖的震懾下禁聲慎行、俯首帖耳;另一面用制度行賄收買效忠者,使所有的效忠者得到特權利益。在兩種手段的實際運用中,利益收買的效力甚至比秘密恐怖還要強大。收買的對象主要是兩類人──黨內高官和社會名流。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斯大林用極端的獻媚和利誘征服了「不合時宜」的高爾基。

到1927年,斯大林通過權謀打倒了所有對手,取得了黨內的最高權力,但托洛斯基派還沒有完全屈服,他們不斷地利用列寧遺囑之爭向斯大林的合法性發出挑戰。也就是說,儘管斯大林在蘇共高層已經大權在握,但在黨內外還無法獲得足夠的道義支持。比如,在1927年慶祝十月革命十週年的集會上,遊行的隊伍中居然有反對派高呼口號:「執行列寧遺囑,罷免斯大林!」所以,能否擺脫列寧遺囑之爭的陰影,直接關係到能否獲得足夠的黨內外道義支持,對於確立斯大林的絕對獨裁地位來說,至關重要。

斯大林要想獲得黨內外的廣泛認同,從而變成具有道義合法性的新領袖,進而變成集法統和道統於一身的絕對獨裁者,就必須找到份量足夠的社會名流來領銜力挺斯大林。在當時的蘇聯,毫無疑問,高爾基乃最合適的人選。

因為,1,當托爾斯泰、契可夫等偉大作家相繼去世之後,在舊俄國留下的眾多名流中,高爾基在國內外的聲望無人可比,他的回國將對國內外的知識界產生難以替代的巨大影響。2,在觀念上,儘管高爾基對新政權的某些做法提出過尖銳的批評,但他還是認同新政權的社會主義性質,也是新政權之父列寧加封的「無產階級作家」,他回國有著觀念認同的基礎。3,在人格上,表面上倔強的高爾基也有既虛榮又懦弱一面,只要能夠滿足他的虛榮心和免除他的安全之憂,他回國的心理障礙就會自動解除。4,也是斯大林最狡猾之處:蘇共高層和知識界都知道,「不合時宜」的高爾基是被列寧逼出祖國的,如果斯大林能夠把大作家請回來,使高爾基變得「合時宜」,就更能贏得國內外社會名流的支持,大大提升斯大林的道義威望,讓國內外所有關心高爾基的人們感到斯大林的領袖魅力甚至超過列寧。因為,斯大林比列寧還要寬容,更愛護偉大無產階級作家及知識分子,也就不愁高爾基等社會名流不站在斯大林一邊。

於是,斯大林向克格勃下達了讓高爾基回國的任務,目的是讓這只「無產階級革命的海燕」為新沙皇的加冕高歌祝福。

在列寧時代都「不合時宜」的高爾基能如此輕信新的獨裁者嗎?斯大林的幕僚們也懷疑這類「糖衣炮彈」的效果,但斯大林卻對此充滿信心。

早在列寧與高爾基的遊戲中,斯大林已經看透了這只「海燕」:首先,高爾基是生性懦弱的人,否則的話,他決不會屈從於列寧的壓力而出國;其次,高爾基是個虛榮心極強的人,久居國外,已經使他失去了列寧時代的那種文壇無二主的榮譽和地位,而現在蘇聯的「當家的」,既可以保證大作家的來去自由和人身安全,又可以讓大作家再次體驗昔日的榮耀,且是遠遠超過列寧時代的榮耀——製造出一人之下而萬人之上的真實氛圍,高爾基怎麼可能拒絕呢?

(二)引誘高爾基回國的精密計劃

斯大林開始籌劃一個龐大的引誘高爾基回國的兩步走計劃:1927年10月是大作家的文學活動三十五週年紀念日,1928年3月28日(高爾基生於1868年)是大作家六十誕辰,如果由蘇共中央出面把兩個日子辦成相互銜接的慶典,那將是無法拒絕的誘惑。

斯大林一面動員許多與高爾基有私交的高官、作家以私人朋友的身份請他回國,一面進行組織化的引誘。斯大林任命高爾基的好友哈拉托夫擔任國家出版總局局長,讓哈拉托夫主持籌辦大作家文學活動三十五週年紀念。早在1921年,哈拉托夫就曾被列寧任命為「改善學者專門委員會」的主席,與當時為知識分子奔走的高爾基很熟悉。

接到命令的哈拉托夫馬上開始工作。

他的第一步勾引,是既要恢復友誼又要滿足高爾基的虛榮心。他在給高爾基的第一封信中,假裝就如何辦好國家出版社向大作家求教,信中說:「您不僅是偉大的作家,還是偉大的出版家」,「我負責的國家出版社需要您的幫助。」1927年8月,他把《國家出版社理事會五年活動計劃總結報告》寄給高爾基,請大作家給予指導。

第二步勾引是實實在在的,9月1日,哈拉托夫寫信告知大作家,國內將舉行高爾基創作活動三十五週年紀念,希望他屆時能回國接受祝福。這讓大作家很感動,回了一封既謙虛又誇獎的信。10月12日,蘇聯第二大官方媒體《消息報》以「向高爾基致敬」為題發電文。哈拉托夫跟著宣佈:慶祝大作家從事文學活動三十五週年和誕辰六十週年的委員會正式成立,委員會成員的官職很高,包括布哈林、盧那察爾斯基等數位與高爾基私人關係良好的高官。順便插一句,在誘惑高爾基回國上起到重要作用的國家出版局局長哈拉托夫,卻在30年代後期的清洗中被處決。

委員會成員之一的加涅茨基立刻前往意大利與高爾基進行長時間交談。早在1927年夏天,加涅茨基就曾在給高爾基的私人信件中說:「難道您,……想永遠把我們孤立起來嗎?要知道,今年您的創作活動滿三十五週年。這一天是不能白白過去的。無論如何不能!我們願意慶祝,熱烈、非常熱烈地慶祝一番!但是我們無論如何也不能贊同我們敬愛的阿列克賽.馬克西莫維奇那時不和我們在一起。」高爾基早就看過這封拍馬屁拍得如此讓人舒服的信件,所以,他在與加涅茨基的面對面的談話中謙遜地說:今年要慶祝十月革命十週年,那才是值得慶祝的,何必為我個人搞文學活動紀念日。

但在斯大林的指揮下,蘇聯國內決不會顧及大作家的謙虛。十月革命慶典來臨之時,許多人給高爾基發賀電,包括戲劇大師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科學院院士卡爾賓斯基,著名演員格卓芙斯卡婭、以及文學家、文學刊物等。《消息報》和國家出版社理事會也向他表示祝賀。

斯大林知道,紀念高爾基文學活動,僅僅是更大誘惑的前奏,六十大壽慶典,才是向大作家發動獻媚攻勢的最佳時機,所以要辦得更加盛大隆重,讓大作家無法再拒絕。斯大林命令克格勃頭子雅戈達來組織規模空前的60誕辰慶典。於是,一系列獻媚攻勢接踵而來:

1928年2月,人民教育委員會和政治教育委員會聯合作出關於舉辦紀念高爾基六十壽辰活動的專門決議,全蘇各地紀念大作家六十誕辰的專門委員會也相繼成立;

2月23日,《消息報》報道說:人民教育委員會正在向中央政府申請授予高爾基等四人功勳藝術家稱號。

3月初,全蘇職業協會中央委員會發出號召,要求全國各職業組織積極投入籌備和舉辦慶祝大作家壽辰的活動;全蘇共青團莫斯科委員會發表致青年工人和青年農民的公開信,提出普及高爾基作品的必要性。

在壽辰臨近的前幾天,克格勃的頭子雅戈達組織了來自全國各地的電報和信件發給在國外的高爾基,廣大的工人和農民向這位無產階級文學之父抒發著崇敬和懷念之情,中小學生也被發動起加入到邀請高爾基爺爺回國的運動中,以最熱烈的致敬和期盼邀請「高爺爺」回國。

六十壽辰紀念日,高爾基仍然住在意大利,但他收到來自蘇聯的各類組織機構、各階層勞動群眾、各類朋友的無法計算的賀詞,其中有布哈林和雷科夫的賀詞;全國各報刊、各雜誌紛紛發表關於作家的生平和創作的文章,高爾基的各種照片、畫像和禮讚高爾基的文章,充斥著蘇聯的所有媒體;在卡納維洛,開辦了一所以高爾基名字命名的工人速成學校;駐羅馬的蘇聯大使專門派遣駐那不勒斯的領事親自向高爾基祝賀,外國的僑界也舉行隆重的紀念活動;高爾基還收到來自俄國的一份另類禮物一本《紀念冊》,收入五十多位歐洲著名作為向高爾基祝壽的賀詞,其中包括蕭伯納,羅曼.羅蘭,茨威格,托馬斯.曼,高爾斯華綏,福伊希特萬格,威爾斯等人。

在無數封賀信中,最具份量、也最具權威的賀詞是《蘇聯人民委員會3月29日命令》,發表於3月30日的《真理報》上。該命令稱:「高爾基不僅是偉大的作家,而且是傑出的革命活動家。他過去曾給工人階級和蘇共以巨大幫助,現在仍然以全部熱情繼續反對第一個工人農民共和國的敵人。」「蘇聯人民委員會決定在工人階級和蘇維埃社會主義聯盟共和國面前,表彰高爾基的巨大貢獻。」

最後,雅戈達向大作家轉達斯大林的最具勸誘力的提議:請高爾基務必回來擔當紅色蘇聯的精神領袖的重任,您將成為國內的第二號人物,因為斯大林同志說:「我們倆是喜馬拉雅山。」

果然,一個多月後,高爾基回來了。 ──轉自《民主中國》(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劉曉波:高爾基--斯大林集中營裡最尊貴的囚徒(二)
劉曉波:高爾基--斯大林集中營裡最尊貴的囚徒(三)
劉曉波:高爾基--斯大林集中營裡最尊貴的囚徒(四)
劉曉波:高爾基--斯大林集中營裡最尊貴的囚徒(五)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