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休閑

九評空中讀書會 第27集

《九評之三》評中國共產黨的暴政

【大紀元3月14日訊】 (希望之聲《九評空中讀書會》節目) 聯結收聽

《九評之三》評中國共產黨的暴政

(五)大躍進——指鹿為馬,以試其忠

李唐:歡迎各位聽眾朋友進入《九評空中讀書會》的單元。我們今天講的是大家還蠻熟悉的「大躍進」這段歷史。我們知道大躍進這段歷史,有很多浮誇的事情,但是到底有多浮誇呢?一般人要不印象很模糊,要不就是無法想像。

李樂:只知道那是很誇張的年代。

李唐:好,我們接下來進行《九評之三》第五個暴政,就是大躍進這個部分,由我為大家來誦讀。

(朗讀)

五、大躍進——指鹿為馬,以試其忠

反右之後,中國進入了恐懼事實的狀態。聽假話、說假話、做假事,逃避事實、歪曲事實成為世風。大躍進便是一次全國集體編造謊言的大爆發。人們在共產黨的邪靈引導下,做出了許多荒誕不經的蠢事。說謊者和受騙者同樣自欺欺人。在這場謊言與愚行的鬧劇中,共產黨強制地把它的暴虐邪氣植入了全國人民的精神境界。人們高唱著「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龍王,喝令三山五嶺開道,我來了」的躍進歌謠,實施著「畝產萬斤,鋼產翻番,十年超英,十五年趕美」的荒誕計劃,轟轟烈烈,經年不醒。直到大饑荒席捲中國,餓殍遍野、民不聊生。

在1959年的廬山會議上,與會者誰不知道彭德懷的意見是正確的?誰不知道毛澤東的大躍進是荒唐,專斷的?但擁護不擁護毛澤東的路線是「忠」與「奸」,生與死的界限。當初趙高指鹿為馬,並非不知何為鹿,何為馬,而是為了左右輿論,結黨謀私,讓天下人盲目服從而不敢略有爭議。最後,彭德懷本人也不得不違心的在打倒彭德懷的決議上簽了字。正如鄧小平在文化革命後期不情願的保證「永不翻案」一樣。

由於人類社會總要靠已有的經驗來認識世界,拓展思維,而共產黨使人們對整個社會的經驗教訓所知甚少,再加官方公共媒體的封閉消息,人們判斷是非的能力日見低下。下一代人對前一次運動中「慷慨歌燕市」的有識之士的理念、理想和經驗完全無知,只能靠零星的片段來瞭解歷史並判斷新的事物。自以為正確無誤,其實謬之千里。共產黨的愚民政策就是靠了這種方式而大行其道。

(朗讀結束)

李樂:「慷慨歌燕市」是指荊軻的故事。很勇敢,敢於反抗秦始皇的暴政。

李唐:對,這邊講的是,共產黨利用愚弄人民的方式,把之前的一些有識之士,他們的理想、熱情、經驗的這些東西,完全的割離。

李樂:就是完全不能有一點意見。

李唐:我們看到後來對大躍進的史實封鎖,也是中國共產黨慣用的技法之一。我們先跟聽眾朋友講,為什麼叫大躍進?意思就是要在短時間之內,就取得一個重大的進步,有一個飛躍的成長,所以叫「大躍進」,我們看到它說「十年超英,十五年趕美」。

李樂:如果能夠趕上也是挺好的啦!

李唐:那麼怎麼樣趕上呢?在大躍進時代有兩個主要的重點,第一個是糧食的生產,另外一個是鋼鐵的生產。

李樂:糧食生產是因為中國是以農立國嘛!

李唐:當時有一句話「農業以糧為綱」,就是說糧食生產是最重要的。那「工業以鋼鐵為綱」,就是說在工業裡,鋼鐵的產量是指標,這是在大躍進裡兩個最重要的方向。

李樂:好,我們來看看它們是怎麼做的。

李唐:在農業生產裡頭,我們看到曾經有這樣的一個紀錄:在廣西的環江縣,曾經一畝稻田產量創世界紀錄,它產了十三萬斤的水稻。

李樂:一畝十三萬斤,等於六萬五千公斤,這非常多。

李唐:我們用最近的例子來說,以世界的標準,世界的平均來說,我們說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技術進步,大量使用化肥等等的情況下,世界稻米的平均畝產量,大約是兩百到三百公斤。

李樂:兩百到三百?那六萬五千公斤是它的兩倍還要加兩個零。

李唐:我們看在一九五七年到一九五八年的時候,就是在五十年前,它就可以畝產十三萬斤。

李樂:可是我們也看到有些作家寫到,為什麼當初可以畝產萬斤,其實是有「撇步」的喲!

李唐:有「絕招」喲!

李樂:我們給大家唸一下,作家韋君宜是一個共產黨老幹部,他在最後在病床上時寫回憶錄,寫到他們當時在下放的時候,因為當時是以鋼鐵和糧食為主,「鋼鐵老百姓沒有煉過,可以用種種海外奇談來唬他們,而糧食是老百姓天天種的,叫他們怎麼放衛星呢?」(編註:摘自韋君宜《思痛錄》第五章《「大躍進」要改變中國面貌》)

李唐:這個「放衛星」我們要解釋一下,「放衛星」這三個字,在大躍近時期是非常風行的。那為什麼用「放衛星」這個字?當時科技最高水平的表現就是蘇聯把人造衛星發射到太空中去,被視為當時蘇聯老大哥在世界上進步地位的一個象徵,所以凡是做出最高水準的表現,就叫放衛星。

李樂:可是後來意義有改了,對不對?有聽過衛星田。

李唐:後來放衛星成為一句笑話,就是吹牛皮的意思。

李樂:根據韋君宜的回憶,他說:這一年就忽然出現了許多「科學種田法」。

李唐:我們聽聽看什麼是「科學種田法」。

李樂:他說第一個要深耕,越深越好,把田挖的越深越好。

李唐:到底到多深呢?

李樂:以韋君宜自己的經驗,大概是一尺五吋吧。

李唐:一尺五吋大概也就四、五十公分左右,當時他們好像用撒種的方式,種子撒這麼深,到底要怎麼發芽?

李樂:第二個更好玩,就是要密植,把稻秧種的越密越好,因為這樣子報出來的數據,可以算在科學帳上。他們不是要追求一個數據嗎?要知道說一畝地到底可以種出多少來?老百姓無法可想,那怎麼辦呢?他就把很多畝田的莊稼通通拔下來。

李唐:然後全部插在那一畝田裏面。其實就是把其他田裡頭的農作物啊,全部移到這一畝田裏面來。

李樂:所以韋君宜寫到「於是畝產萬斤、六萬斤以至十萬斤的報導全登出來了。號召剛剛過了三四個月,徐水畝產幾萬斤的「衛星」已經放出來了」。

李唐:韋君宜本身是一個作家,他說他也看見另外一個作家菡子的文章裡面提到,她去參觀那些豐產田,就是產量很高的田,用自來水筆向田裡的稻子中間插,竟插不下去。

李樂:非常之密,所以可以田畝產萬斤。

李唐:對,所以韋君宜就說呢,事實上他所在的這個懷來縣「還不能算太壞」,什麼叫「還不能算太壞」呢?就是說他們並沒有搞這種自己騙自己的「移植豐產田」。他說當時他帶著北京作家協會的人去參觀他的田,作家協會的人問:「你們這稻田畝產多少?」韋君宜答:「能達到700斤,最好的800斤。」這是了不起的數字,過去這裡種糧食作物低的100多斤,頂高的才300斤。但是參觀者現出不滿的神色,「這麼低!你們有沒有一萬斤的?」

李樂:對呀,我發現大躍進裡面都是以「萬」為單位的。

李唐:韋君宜就沒有說什麼,她寫到「顯然我們還瞎吹得不夠」。我們剛剛講到大躍進最重要的,就是農業和鋼鐵的產量,要放衛星,事實上那個時候除了鋼鐵和農作物之外,很多東西在當時都趕上了放衛星的風潮。

李樂:對,比如說像媒體首當其衝啊,韋君宜在回憶錄裡寫到,下放到農村的時候,他還自己編了刊物,因為要算政治帳,所以他們就做了很多很多可以往上報的事情,比如說他就找了很多人來寫詩。

李唐:韋君宜自己順口就做出一首詩,他自己以這一首做例子,他說「千日想,萬日盼,今天才把公社建,七個鄉,成一家,社會主義開紅花。」這首詩一出來呢,開始詩歌就氾濫成災了。

李樂:因為詩歌等於是一個頌揚的機會,所以後來公社裡面的成員,他就拉了很多的幹部、社員還有農民進來,大家都必須要創造詩。結果後來呢他說,這一場詩歌運動越鬧越大,結果後來鬧到在火車上,每一個乘客都必須要交出一首詩來。

李唐:坐火車還要寫詩,好辛苦喔。

李樂:而且要歌頌人民公社,然後鬧到呢制定文學創作規範。

李唐:後來呢各鄉各縣都開始比了,不光是比種出來的水稻畝產量多高、怎麼樣創記錄,連詩歌都有了,比如有個縣就說「我們年產詩一萬首」。

李樂:那個就說我們這一個鄉呢「年產長篇小說五部,劇本五部」。

李唐:結果到最後大家誇來誇去,後來在張家口專區竟然出現一位「萬首詩歌個人」,或曰「萬首詩歌標兵」,什麼意思呢,也就是說他一個人在一個月就寫出了一萬首詩。

李樂:重點就是,當然誰也沒有見過他的詩。

李唐:對,但是後來聽說這位詩人寫詩太累住醫院了。韋君宜就說「像這樣辦文藝,真可謂禍國殃民,誰也不能說是假的。」

李樂:其實我覺得還蠻諷刺的。

李唐:另外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就是鋼鐵這個部份。當時原本一年鋼的產量是五百三十五萬噸,毛澤東就親口對外國媒體說,他們一年鋼的產量要「翻一番」,就是成長一倍,就是要達到一千零七十萬噸,就開始全民大煉鋼啦。

李樂:聽說他們就是把家裡所有跟金屬有關的全部拿出來。

李唐:全部拿出來煉鋼去了,而且這個煉鋼還挺有民族自尊心的喔,怎麼說呢?當時報上的評論就說,中國早就發明了煉鐵,所以說不必用外國的高爐,什麼意思呢?就是我們自己用土去堆高爐就可以了。

李樂:就像焢窯(台語,意指用土塊叠成塔狀,留一拱門生火,等土塊燒紅了,一邊打碎土塊一邊投入蕃薯,最後把土掩蓋起來直到蕃薯燜熟為止)。

李唐:其實就像焢窯,我覺得他們的確點本事,我們在台灣堆那個只能烤蕃薯,它卻可以煉鋼。

李樂:可是問題是他們煉出來了嗎?

李唐:沒有。我們看一下當時土高爐,根據當年留下的資料,開原從9月1日到9月20 日,短短20天時間,建起0.5立方米至13立方米的小高爐353個,建成與家庭取暖爐差不多大小的,被人民公社的社員稱之為「一腳踢」的這種小土爐有4000個。那大家就來煉了,把家裡的什麼金屬物就拿出來了。

「大量農民、工廠的工人、機關幹部、學生等等都被動員了,要上山砍柴或者是挖煤、煉鋼啦,或者是找礦去煉鐵。」我不知道原來鐵礦還可以到處去挖,看看有沒有鐵礦可以煉鋼的,結果最後呢在倉塗縣(音)這個地方,「動員了數十萬名勞動力,抽掉了上萬輛的車輛。結果呢只煉得了一些不能夠使用的生鐵或者土鐵」。聽說當時還把鐵軌拿下去煉,煉到後來,連原來的鐵軌都不是,它原來的用途都不能用了。

李樂:這個蠻嚴重的,因為煉鋼這個東西,它不是說一個人就可以煉的起來的,需要很多,而且是需要青壯年那樣的人去煉。

李唐:結果它的後果相當的嚴重,就是當時這些農民都被趕去煉鋼去了,結果土地裡莊稼就熟之後,沒有人去收成。

李樂:結果就造成非常嚴重的一個大飢荒。

李唐:後來的這個大飢荒跟這個是有些關係的,韋君宜的回憶錄裡就說,那個時候真的是都把命都拼出去了,拼命的結果是怎樣呢?「人們都去煉鐵去了,地裡的莊稼置之不問,已過秋收季節,許多老玉米根本還沒有砍倒,棒子也不收下來。當時我碰到涿鹿縣委書記王純,他說:『老百姓的怪話可多哩,說過了秋 吃鋼鐵吧,有個咬嚼勁兒。』」

李樂:我覺得真是反應出農民的無奈。

李唐:剛才我們有提到的徐水這個地方,在當時人民日報上,有個徐水的人民公社頌,就是歌頌徐水的人民公社。為什麼要歌頌它,因為徐水人民公社放衛星的成果可不得了,比如說它一畝產山藥一百二十萬斤,最了不起,還有看到一顆白菜五百斤。

李樂:一顆白菜五百斤?

李唐:等於是一顆白菜兩百五十公斤。

李樂:那一顆白菜就四個大人重。

李唐:對,四個大人重。

李樂:這顆白菜可能蠻高的,有一座山那麼高。

李唐:就像以前聽相聲說的「這個不成妖精了嗎?」

李樂:對對對。

李唐:白菜真成了妖精。那我們說這是吹牛對不對。等一下我們會跟各位提到彭德懷,他認為這個大躍進所造成的後果是不好的。但是呢,就是這樣的質疑,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國共產黨的黨中央就開始要去徵糧了,你現在畝產十三萬斤,那你就必需要繳多少糧,就是一定比例嘛。我們知道這都是浮誇出來的,對不對?

李樂:那怎麼辦?

李唐:只好農民家裡的存糧,拿來當做種子的這些糧,全部都要拿出來繳了。所以我們看到一方面,大家都去煉鋼了,那莊稼在土裡面爛掉,沒人收;那一方面因為浮誇的關係,結果浮誇的結果卻要假戲真作。

李樂:表示說我是真的哦。

李唐:對,表示是真的,不是假的。

李樂:可是問題是把所有的糧食拿出來也不夠十三萬斤吧。

李唐:沒錯,所以才造成後來嚴重的大飢荒,在這個大飢荒,根據統計呢,死亡的人數大約在三千萬到四千五百萬人,是非常可怕。

李樂:這應該是統計有數的,統計沒數的還不知道。中共對媒體的控制一直是很嚴,像當時的人民日報,如果是我們在台灣的時候,我們一定會覺得蠻好笑,怎麼可能這樣子,可是它們最大的一份報紙,人民日報非常正經的,用大字標題宣傳「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就是說你的膽子有多大,你的地就有多大產量;比如我的一畝田只能產三百斤好了,那我現在希望能產到八百斤,那我的膽就算小的,要像徐水一樣,田要能夠一畝產上十三萬斤;那麼你的膽子要有這麼大,你就能做的出來。

李唐:對,只要人的膽量夠大,地要種出多少糧食都是有可能。

李樂:全部都變成瞎掰了。現在你回頭看看,就連中國人自己都會覺得那個時候非常離譜的。

李唐:結果彭德懷在一九五九年在盧山會議時,就對毛澤東上了萬言書,批評在大躍進當中的錯誤,結果他就被批判、被檢討,最後彭德懷就被拔除國防部長的職位,由林彪來代替他國防部長的職位。

李樂:彭德懷後來應該蠻慘的。

李唐:他後來在一九七四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在北京去逝,他去逝的時候身旁沒有任何人。

李樂:連親人也沒有在旁邊。

李唐:對,連親人也沒有在旁邊,也沒人敢去看他。彭德懷在中共的黨史上,曾經是一個重要人物,八二三炮戰(金門炮戰)當時彭德懷就是擔任國防部長。毛澤東曾經送一首詩給彭德懷,裡面有兩句「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但是你看,只要彭德懷不如他的意,批判大躍進的錯誤,那等於是批判毛澤東,那他下場就非常非常淒涼了。

李樂:他大概怎麼樣都沒有想到。

李唐:反右之後,都沒有人敢說真話,到了大躍進的時候,不但不說真話,而且這種浮誇成風,也變成了一個新的風氣。

李樂:其實說了這麼多,只是希望大家能真正認識到中國共產黨,因為過去現在未來是相連在一起的,未來不會因為你的過去而變的更好或更壞,而是看你現在的做為。非常謝謝大家的收聽。

(據希望之聲國際廣播電臺《九評空中讀書會》節目錄音整理)

(http://www.dajiyuan.com)